駢文是壹種文學樣式,起源於漢末,形成並盛行於南北朝。它以四字和六字交替出現,在世界上被稱為“劉四文”。唐代科舉以詩文選士,其賦為駢文派生的律賦。
唐朝的公文也是駢文,也就是四六體。駢文往往因為遷就句式、堆砌修辭而影響內容表達。韓愈、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後,駢文第壹次遭遇挫折。
韓、劉死後,影響力再度上升。李商隱、文、段都是其中的好手,都排在第十六位,故有“三十六體”之稱。進入宋代後,在歐陽修等人的領導下,古文運動掀起第二次高潮,雜文眾多,駢文逐漸衰落。
擴展數據
駢文歷史:
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思想解放運動也突破了駢文研究的禁區。僅在1980,就發表了三篇論文,、胡、曹道衡三位有影響的學者先後發表了六朝駢文的文章。
王運喜:劉勰對漢魏六朝駢文的評價,《文學遺產》,第1980期。
胡:魏晉南北朝時期駢文的發展及其成就,《武漢大學學報》第5期,1980。
曹道衡:《駢文與魏晉南北朝散文》,《文學批評叢刊》第7期,1980)。
認為漢魏六朝駢文的整頓是壹個突破,駢文研究逐漸走上正軌。到目前為止,平行文學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發表論文約90篇,出版專著6部,選編作品9部。
百度百科-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