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藝術和中國藝術有什麽不同?
藝術是能激發人想象力的東西。確切地說,作為壹門藝術,它首先應該是人們思想的反映。其次,是人們根據壹個形象的性質和特點,在自己的思想中創造出這個形象,最後才具有藝術價值。在不同的文化歷史背景下,人們塑造的藝術形象會有很大的不同,這主要取決於人們對藝術的欣賞和藝術的起源,各國人民對藝術的理解是不壹樣的。在這裏,我來說說中國藝術和西方藝術的壹些區別,第壹,藝術的根源不同。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壹,其歷史淵源是產生藝術根源的主要依據。從其歷史背景和人文環境可以看出,中國的藝術是受儒家思想教育的,儒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藝術的發展形態,也就是說,中國的藝術至少在思想上代表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儒家思想雖然兩千多年來受到各種思潮的沖擊,但很難抹去它在中國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生長。有人說儒家思想制約了中國藝術的發展,這讓我們產生懷疑。在更深層次的理解中,儒家思想體系也可以稱為“儒教”。與世界上其他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相比,儒家思想在內容上要遜色很多。儒家思想缺乏神學性和創造性,這是藝術創作和表現的壹大缺陷,極大地限制了個體藝術的發展,我們不否認儒家思想帶來的中國藝術的固有特點,如建築藝術、繪畫藝術、詩歌藝術等。其中,中國的許多藝術家在世界範圍內也取得了很高的聲譽,尤其是在詩歌藝術領域,屈原的《詩騷》給世界留下了巨大的文化遺產。在雕刻藝術方面,也是因為儒家思想的輸入而發揚光大。西方藝術受到中世紀新思潮的沖擊,特別是啟蒙運動和文藝復興的影響,徹底刷新了人們對藝術的認識..即使很多國家還保留著自己原有的藝術風格,但終究掩蓋不了壹種潮流的覆蓋面。文藝復興主要是實行歐洲大陸恢復古希臘,吸收古希臘的壹些人文思想,重視人的價值和意義,使藝術蓬勃發展。這不同於唐宋時期中國藝術觀念的洗禮。看似只是形式上的壹些變化,但本質上依然無法擺脫儒家思想的陰影。是中國缺乏藝術創作的主動性嗎?其實並不是。據史料記載,古代中國無論是藝術成就還是思想覺悟都不遜於西方國家,這只能說明壹個民族的藝術認識與其他民族不同,只是思維方式不同而已。第二,藝術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於人的頭腦中。從某種意義上說,藝術作為壹種概念存在於人的頭腦中,這說明藝術離不開有生命的東西。既然藝術的載體是思想,而思想是活躍的,它可以以任何形式傳播,這足以說明不同國家之間存在藝術差異。我們知道,藝術是壹個廣義的概念,也就是說,作為藝術的意象有很多種,以詩歌為例。詩歌作為壹門藝術,會有自己的藝術價值,它的價值就是人們從中學習到什麽。這就需要我們理性和感性的去理解。中國詩歌的藝術風格,從整體上分析,就是把客觀事物融進詩人的主觀感受中,或者說,詩人把自己的感受發泄在客觀事物上。作為西方詩歌,詩人傾向於將壹種主觀的抒情客觀化,即詩人描寫人物的情感世界,而不評論其行為。如莎士比亞、丁尼生、勃朗寧等詩人,他們都試圖從超自然的角度描寫人物形象,企圖表達人的各種心理狀態,不帶詩人自身的主觀色彩。我們來比較壹下莎士比亞的詩和蔡其教的詩:哦,溫柔點,那邊窗戶裏照進來的是什麽光?-莎士比亞我祈禱夏天多雨,冬天少下雨。我祈禱花兒是紅色和紫色的。我祈禱愛情不被嘲笑...——蔡其蛟從兩人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出,莎士比亞對客觀景物的描寫並不具有主觀意誌,或者說所表達的主觀感情並不明顯。然而,蔡詩歌所表達的主觀情感卻是熾熱的。這是兩種不同的詩歌藝術風格。也許壹首詩是不可能完全擺脫主觀感情的束縛的,只是表現方式不同而已。這就是中西在詩歌藝術思想上的差異。換成其他藝術形式,差別也很明顯。不同的民族和國家造就了不同的藝術反思意識。第三,藝術形象塑造的主次地位不同。我說藝術是裝飾品,可能沒人會反對。對藝術之美稍有了解的人都會知道,藝術家把藝術中最吸引人的人物放在這個藝術中最顯眼的位置,就像我們在客廳裏放壹件最美的裝飾品壹樣,是很自然的事情。當我們欣賞壹件中國藝術品時,往往很難從外表看出什麽。中國的藝術因其獨特的內在美而受到欣賞。欣賞中國的藝術作品,不在於表面的視覺美和聽覺美,更重要的是具有更深層意義的內在美。我們再來分析壹下西方藝術。單從建築美的角度來看,西方藝術似乎比中國藝術更勝壹籌,對外觀的視覺沖擊力更強。這說明西方藝術的塑造更註重形式美。讓我們再來看看詩歌的藝術。梁代宗先生說,歐美現代詩歌特別註重詩歌形式的建築美,這無疑指出了西方詩歌註重表現藝術的豐富形式,詩歌是壹種藝術,這並不是說中國的藝術不註重藝術的形式美,而是西方藝術更加突出。朱自清從詩歌的藝術特征上闡述了建築美的必要性。他說:“詩是壹種藝術特征,似乎在兜圈子,所謂拐彎抹角;說白了就是這麽說。”這就更加突兀了形式美的必要性。我覺得壹件藝術品很難做到形神兼備。而我們看到的藝術,無論是形式上的成功還是精神上的成功,也是藝術,很難說哪種風格更有價值。中國藝術和西方藝術本來就是兩種不同的風格。或許他們之間的差異還不止這些。我們需要進壹步發掘他們各自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