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經典打油詩

經典打油詩

打油詩及其起源

壹般人把俗詩叫做“打油詩”,這裏有個典故。在唐朝,壹個叫張大有的人寫了壹首關於雪的詩:

江山壹般,井裏有黑洞。

黃狗白,白狗腫。

全詩粗俗平淡,張大有的名聲不脛而走。後來,人們把庸俗的詩叫做打油詩。有意思的是,歷代很多名人偶爾也會做油畫。據傳說,蘇軾有壹張馬臉,而蘇小妹有壹個非常寬的額頭。他們過去常常用打油詩互相開玩笑。蘇軾首先發難:

前腳未出閨房,額已至華堂前。

蘇小妹不甘示弱,反駁道:

去年有點想家的眼淚今年開始流到嘴邊。

明初大才子解縉,風趣幽默,足智多謀。他曾經和朱元璋壹起去釣魚。朱釣了很久,但是他沒有看到壹條魚上鉤。他很憤怒。解縉忙恭維他:

所有的魚都不敢去皇帝那裏,萬歲王只有釣魚。

直截了當地說,朱是“很高興的”明代的唐伯虎性格孤傲,不願貪圖珍貴的東西。他寫了壹首打油詩,掛在書房以表心意:

不煉仙丹,不打坐,桃花廟裏就有神仙。

業余時間寫壹幅青山出售,免得在人間賺錢。

清代的鄭板橋也有類似的自勉詩:

竹子壹點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嵌在巖石縫裏。

千錘百煉,東南風西北風。

打油詩經常被用來嘲笑和戲弄別人。相傳,紀曉嵐為壹位官員的母親寫生日對聯時寫道:老太太不是人。壹個官員臉露鐵青。紀不慌不忙地說:九仙女下凡。官方化怒為喜,甚至微妙地嘆了口氣。沒想到,季大筆壹揮就是:養子習慣做賊。這位官員立即暈倒在地。當他下來叫醒他時,紀又說:偷個桃子來孝敬他的母親。再回頭看那位官員時,我臉色蒼白,汗流浹背,心慌意亂,仿佛走到了鬼門關。還有壹個同樣的例子。古時候,有個讀書人,為壹個姓陶的人家過生日,作了壹首順口溜:

多麽無奈,多麽無奈,今天下著傾盆大雨。

雨夜,祝陶長壽,比滂沱大雨。

詩的前三句讓主家震怒,句句與峰不同。上帝來了,讓生日詩充滿光彩,可見這位學者的思維之妙。

李是前清時期的才子,也是油畫大師。據雲,在李擔任兩江考官期間,許多學者不服,與李聯手。最後大家以麻雀為題唱了壹首詩。李不假思索地背誦了兩首打油詩。壹朵雲:

壹窩又壹窩,345678窩。

吃掉王千·蘇中皇帝,鳳凰是多麽渺小啊!

第二雲:

壹個接壹個,都是淺毛尖嘴。

頭發淺得可以飛,嘴卻尖得可以唱。

別笑,大鵬無聲,展翅九天。

學者們先是大笑,然後笑啊笑,最後楞住了。李調元笑了笑,什麽也沒說,揚長而去。

也有寫打油詩的皇帝。相傳清朝乾隆年間,壹位翰林寫信時,將“翁仲”誤認為“翁仲”,乾隆順手批了壹句:

翁仲怎麽會是壹個典範呢?十年寒窗貢獻不大。

現在不準送林漢去江南判刑。

乾隆以毒攻毒,故意把功夫、翰林、潼關寫成福貢、翰林、潼關。翰林慚愧,去了江南。

最有意思的是壹首諷刺某些所謂詩人的打油詩:

我這輩子沒見過詩人,但我見過詩人長到八尺長。

不是詩人怎麽能在高墻上放屁?

這首詩的語言粗俗、幽默、爆笑,足以讓那些“詩人”汗顏。

打油詩也常用來吹牛。古時候,壹幫讀書人偶然在野外相遇,吹噓自己的才華,互相爭論,最後決定唱壹首最能表達才華的詩。壹個書生擊敗“眾人”,獲得冠軍。其詩雲:

天下文章數三江,三江文章數故鄉。

家鄉篇算我弟,我弟和我學篇。

此詩壹出,其他文人無話可說。

打油詩的吹噓功能在20世紀50年代達到了頂峰,當時該領域的主要詩人還寫道:“楊家有壹個楊阿姨,今年58歲了。在那個身材高大、濃眉大眼、嘴巴寬大的“人人都是詩人”的時代,湧現出許多“農民詩人”,有四首打油詩堪稱“傑作”:

(1)

像種土壹樣種壹個南瓜,放在五嶽山頂。

扔進太平洋,地球又多了壹個大陸。

(2)

壹穗稻穗長長,黃河兩岸建橋。

十輛車並排走,火車不晃。

(3)

壹只肥豬又大又長,身體橫跨太平洋。

豬的背可以下飛機,豬成了機場。

(4)

米堆又圓又尖,社員們把米堆到天上。

拉壹片白雲擦擦汗,靠近太陽抽壹袋煙。

還有壹種特別的打油詩,全詩十七個字,民間俗稱“三句半”,這裏也有壹個故事。相傳古時候有個讀書人自視甚高,經常自吹自擂,口若懸河。可惜在實際寫作中,那是壹首絕句,他常常讀到最後壹句就卡殼,只好匆匆用兩個字結束,於是得了“三句半”的綽號。有壹次,《三句半》在野外遇到壹個農家女,她很興奮,說:

夕陽照在別墅上,來了壹個姑娘。

金蓮只有三寸,橫著量。

農家女壹聽,氣得臉色發白,叫來家人,將“三句半”送上法庭。壹上法庭,看到縣長姓王,“三句半”脫口而出。

縣令姓王,壹心要當皇帝。

點擊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