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從禁到禁,黃昏出門。城東就不用說了,是陌生人,是江南路。鞭策車馬,揮手告別親友。我生來沒有故鄉,我的心靈的寧靜才是我的歸屬。
早上從故宮返回,晚上從長安東出。別說城東的小路曲折了。這次旅行要去的地方是江南路。車馬準備揚起鞭子上路,向親人和家鄉揮手告別。我生來居無定所,只要是風平浪靜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白居易(772-846),本名樂天,晚年被封為香山居士。貞元十六年,進士,元和,任左贊善大夫。後來,他被貶為江州司馬,原因是上面提到的要求逮捕刺殺丞相吳的兇手,得罪權貴。
從後官到刑臣,在文學上,主張“文章要及時寫,歌詩要為物寫”,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他的詩很好理解,據說他的詩應該是老婆婆能理解的。與元稹並稱“白元”,劉禹錫開創了中唐時期倚聲作詞的風格。有《白常青集》。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公元815年,宰相吳遇刺身亡,白居易主張嚴打兇手被認為是越權。後來白居易被人汙蔑:母親為看花掉進井裏死了,白居易卻寫了“賞花”“新井”的詩,有損名教。所以為此被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
“心中無故鄉,心安處是歸宿”是白居易對當時朝廷失望的壹種表現。
白居易認為“情”是詩歌的根本條件,“觸動人心者,先不要計較情”,情的產生是有幫助的,是與時政捆綁在壹起的。因此,白居易的詩歌創作不是脫離現實,而是以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件為基礎,反映壹個時代的社會政治狀況。
他繼承了《詩經》以來“美與美”的傳統,重視詩歌的現實內容和社會功能。強調詩歌揭露和批判政治弊端的作用。他在詩歌表現方法上提出了壹系列原則。
百度百科-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