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學生對《道德經》詩歌翻譯的思考

學生對《道德經》詩歌翻譯的思考

據說中國古代兩位聖人孔子和老子曾經在壹起交流過。後來孔子感慨地說,能在水裏遊的是龍,能在空中飛的是鷹,既能在水裏潛,又能在天上飛。我見過老子,他的知識、頭腦、智慧就像壹條龍,從天而降,無處不在,暢遊四方!

在那個時候,龍是至高無上的象征。在孔子眼裏,老子的人格和思想無疑是無與倫比的,彌足珍貴。《道德經》是體現老子思想的光輝著作。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修身養性、立足天下、和平治國。幾千年來,它給中華民族的繁榮和個人的發展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好處。

如果國王遵循老子的治國安邦思想,天下太平,國家昌盛。中國歷史上漢初文景、唐代貞觀的統治就是明證。

個體奮鬥者如果遵循老子安身立命的思想,就能靜而遠之,淡泊其誌,窮則思變,不失其誌,努力濟世,不失時機,腳踏實地,從平凡到偉大,從黑暗到光明。古往今來,《道德經》讓無數人跨過了軟弱之路,走上了成功之路。

和尚遵循老子修身養性的思想,能正心、正直、正氣,修成正果。《道德經》中所包含的修道方法,大多是基於老子自己的經驗。話不多,但方法完備,從設定目標,調整心氣,排除幹擾,正確把握各種成就,最後完成與道的和諧——絕對真理。正因為如此,《道德經》被稱為道教的第壹部經典。道教雖歷經千年豐富發展,但老子的修身理論及其境界始終不可動搖。《道德經》中關於修身養性的內容,不僅成為人類修身養性的最佳範例,也是人類從平庸走向偉大和神聖的科學方法之壹,是智慧的源泉,是安身立命、安身立命、治國安邦的思想來源和基礎。梳理和弘揚它,不僅對自身修養,而且在科學審視宇宙、社會歷史和自然事物的前提下,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和人類生存發展理想的重建,都將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然而,人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道德經》了。

歷史發展到今天,就像我當時看到的:紅塵滾滾,危機重重,困難重重。對生命欲望的無止境追求和物質資源的有限性構成了尖銳的矛盾,生存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正在釀成災難。世界嘈雜的聲音訴說著命運起伏的故事,繽紛的色彩改變著撲朔迷離的畫面。成雙成對的世界,面對社會和人生,如何追求才算合理?什麽樣的策略是完美的?什麽樣的辛苦?什麽是正確的選擇?——而這壹切,都可以從《道德經》中得到啟迪和解答。

《道德經》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走向國際,進入現代社會的。

《道德經》壹直被視為文化瑰寶。日本大企業用《道德經》的思想來管理。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可以詳細了解《道德經》中的治國知識,悠閑地背誦“如果妳經營壹個大國,妳可以煮壹點新鮮的食物”。《道德經》在世界上的地位可見壹斑。

近代史越來越需要《道德經》,人類越來越需要《道德經》。今天,張南君能把《道德經》詩詞翻譯呈現在世人面前,應該是壹大幸事。

老子和道德經的中國已經塵封很久了。

在人類文明史上,古印度的釋迦牟尼和中國的老子都以崇高的品格和不屈不撓的精神,以追求真理的強烈願望,克服了身心障礙,最終認識到宇宙和生命中生命的無效性和發展性的規律,找到了走出痛苦和黑暗,走向幸福和光明的道路。但由於兩位先賢所處的社會背景不同,與後世當時的處境相去甚遠。在強調精神文化的古印度,釋迦牟尼有10個弟子,500個阿羅漢,3000個弟子。他的追隨者如潮水般湧來,王公們對他頂禮膜拜,他的話被普遍傳誦,他的話被永遠追隨。

處於官本位文化氛圍中的老子,被冷落,獨行其事。“我對世界壹無所知,也無所作為。”雖然他為人們鋪就了壹條修身養性、完善自我、安身立命、治國安邦的道路,但他並沒有得到時代的認可、理解和接受,他的個人生活成了悲劇,也成了那段歷史的悲劇。整個春秋戰國時期,除了令尹邀他寫《道德經》,莊子和孔子都提到過他,韓非子為《道德經》做了註解,莊子在作品中崇拜他,孔子的孫子孔子積極研究他的思想,所以再也找不到其他社會影響的痕跡,讀完就覺得是壹本好書。

老子思想的偉大和正確,使他在後世得到理解和認可,從帝王將相到野外隱士階層,被公認為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至高法寶,被認真學習和運用。其中,晉代王弼完善了《道德經》版本,唐太宗李世民親自主持和參與《道德經》的研究和推廣,貢獻最大,汲取了老子思想的精華,保存了《道德經》的原始風貌。在過去,其他反對派人士也做出了壹些貢獻,如老子的《爾思註》和老子的《河上官印句》。他們強調老子的思想是修身之道,實際上形成了朝中治國之道與在野修行之道之爭。

在現代,由於對歷史和文化的漠視,壹些學者癡迷於對老子哲學思想的爭論。這個理論有點抓耳撓腮,因為在老子時代,人們並不重視哲學,只有某些哲學方法隱含其中。哲學不是先天的知識,而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副產品。與老子幾乎同時代的釋迦牟尼,壹開始並不是哲學家,而是壹個知道宇宙萬物和自然道理的聖人。如果從哲學的角度去解讀它們,我們就本末倒置了。另外,修道是壹種身心修行。既然古人都是修道開悟,如果不嚴格按照別人的方法去“悟”,我們其實是沒有發言權的。

到了當代,隨著學術研究成果的積累和道家文化的復興,《道德經》研究有了新的進展,哲學問題被遺忘,但朝野之爭越來越大。陳鼓應和任最早代表了朝鮮傳統的安身立命思想。尤其是陳鼓應先生對老子思想的註釋和評價,總體上是最豐富、最有說服力的。但是,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各個學派都沒能對修道的內容有壹個完全正確的解釋。反對派的隱士派雖然能令人信服地解釋這些內容,但普遍堅持認為思想方法論、處世治國的內容是修道的內容,讓人覺得更離譜。

從整個歷史來看,《道德經》在當時是壹部雜著。雖然其中包含了安邦的修身、辯證法、處世、治國等內容,但由於是按時間順序記錄的,沒有按邏輯關系排列,所以整體上很難正確把握。它需要按照邏輯關系進行整理,每個部門的內容應該放在各自的位置上。但是整個春秋到秦漢時期,人們並不習慣這樣做。從那以後,《道德經》受到了以李世民為代表的帝王們的推崇,即使人們想得到它,也不敢去做。錯過這些機會後,即使智力超群的人也做不到。

正如張南君所見,由於《道德經》不是按照邏輯關系排列的,讀起來像個迷宮,整體難以把握,用詞難免歧義。壹些重要的詞語,如“玄奘”,其本義常用於當時的文化背景,常用短語“古神”,從古至今沒有壹次得到正確的註釋,從而給了好人談論“玄學”的機會。

《道德經》是那個時代的又壹首自由詩。這暗示了“文悅馮毅”獨特的文化特征。而韓派死板的註釋,確實讓人覺得只做了壹半的工作,反對派也嘗試過用詩來翻譯。但是那些七言詩的翻譯比較死板,讓人感覺不如散文的直譯。這樣,《道德經》的詩歌翻譯也成為壹個重大的歷史問題。

正是在韓國學派的研究沒有前進方向的時候,反對派顯得空前活躍。因為根本問題(邏輯關系)沒有解決,反對派在修身方面確實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正確論據,但他們在其他方面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更可悲的是,有些人假裝發表驚人言論,比如說所有的道德經都是“暗語”,於是就不計後果的猜測。這樣,《道德經》的亂譯和謬誤幾乎成了時尚,老子思想的傳播面臨著嚴重的危機。

就是在這個時候,張南軍毅然站了出來。他翻譯的《道德經》詩詞,把《道德經》進行了邏輯上的編排,用正確的直譯傳達了老子的思想,用生動的詩詞翻譯揭示了原著的深刻含義和情感色彩,使《道德經》不再晦澀難懂,不再含混不清,不再給人曲解和刺破附件的機會。今天,壹部充滿了生動的老子思想感情,貫穿著嚴密邏輯的《道德經》詩詞翻譯出現在我們面前。這難道不是歷史的榮譽嗎?

張南君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為他站在了許多先賢的肩膀上。歷史不僅為《道德經》詩的翻譯奠定了物質基礎,也在新的時空提供了新的文化和心理基礎。此外,張南軍個人特殊的涵養、智慧和個性也是完成這壹偉大工程的重要因素。

在中國的學術界和文化界,張南軍曾經是壹個不可理解的人物。他年少時才華橫溢,年少時愛上了寫作理論,深得業內權威人物之壹、中國青年寫作理論家協會主席馬正平教授的喜愛。就在他應該有所作為的時候,他轉向哲學研究,然後把《詩經》、《離騷》、《老子》的研究作為自己的事業。我已經十多年沒有妳的消息了。當他拿出翻譯《道德經》詩詞的手稿時,真的是大吃壹驚。除了驚喜,他細致的唯物史觀和紮實的寫作美學、哲學功底也讓他印象深刻!

1983年開始研究《道德經》。看了大量前人的註釋和疏漏,深感不滿,進而自覺承擔起使《道德經》變得明了、正了、傳神、傳神的歷史重任。這是很多研究了幾千年道德經的學者想都不敢想的。有多難,可想而知。有毛病,要麽平庸,要麽失敗。

作為壹個壹心求實的學者,他很清楚自己應該如何完成自己的使命。他完全遵循老子的開悟之道,拋開書本,遠離是非,用自己的方式再次體驗老子的心態。十幾年來,在身心合壹的深度體驗中,他的頭腦壹次次被啟發,以至於歷史上每壹個沒有被任何版本解釋清楚的字,它的真正含義是什麽,它的依據是什麽等等,都被壹壹詳述。他還是不滿足,然後決定用最好的詩歌藝術來傳達《道德經》的魅力。為實現這壹切,他依然在冥想中用空洞的靈感完成了奇妙的構建,最終“十年破墻”。現在,當人們讀到他那莊嚴、嚴謹、無懈可擊的引言和他那充滿詩意的翻譯時,誰能想到這完全是來自於身心的空靈?

作為壹個求真者,他忠實地進入了老子的情態和心境,根本無意施展才華。老子的五千字,感情豐富,歷史上各個學派的解釋也大相徑庭。但張南君理清了“修道——悟道——傳道”的線索,是連續的、因果的。而《弘道》被安邦分為辯證思維、立足天下、治國理政,各章節各就其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