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告別劍橋的寫作背景和作者信息

告別劍橋的寫作背景和作者信息

寫作背景:這首詩是徐誌摩在第三次歐洲巡演結束回家的路上寫的。時間是1928 165438+10月6日,地點是中國上海。7月底的壹個夏天,在英國哲學家羅素的家裏住了壹晚後,在事先沒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下,壹個人悄悄來到劍橋找他的英國朋友。

可惜他的英國朋友都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劍橋在默默等著他。過去生活的場景再次呈現在他眼前...因為他當時很著急,正趕著去見另壹個英國朋友,所以沒有把這個情緒活動記錄下來。

直到他在回家的路上乘船離開馬賽,面對洶湧的大海和廣闊的天空,他才展開紙張,寫下這次重返劍橋的個人感受。

關於作者:

徐誌摩(1897 65438+10月15—1931 65438+10月19)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張壹,在英國留學時改名為誌摩。新月派的代表詩人。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北京大學。1918去美國讀經濟學,1921去英國留學,成為劍橋大學特長生,學政治經濟學。

在劍橋的兩年,我深受西方教育和歐美浪漫唯美詩人的影響。新月社成立於1923。北京大學教授從65438到0924。

1926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南京中央大學(1949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從上海和南京辭職。在胡適之的邀請下,他被重新任命為北京大學教授和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死於飛機失事。代表作有《告別劍橋》、《寒玉夜》等。

擴展數據

《再別康橋》是壹首優美的抒情詩,就像壹首優雅優美的輕音樂。1928年秋天,作者再次造訪英格蘭,故地重遊,詩意盎然,將自己的人生經歷化為壹系列情感,融入劍橋的美景,馳騁在詩人的想象中。?

全詩以“溫柔”、“行走”、“揮手”、“別離雲”為開篇,然後運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出壹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美妙的意境,詳細地表現了詩人對康橋的熱愛、對過去生活的向往和對目前無可奈何的悲傷。?

這首詩顯示了詩人高超的藝術技巧。詩人將具體的景物與想象相結合,形成詩歌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將氣氛、感情、情景融於意境之中,達到情景中的情與景。詩的結構嚴謹工整,錯落有致。這首詩由七節組成,每節四行,形成兩個平行的臺階。

1和3行稍短,2和4行稍長,每行6到8個字不等。似乎詩人有意將格律詩和自由詩的形式結合起來,使之成為壹種新的詩歌形式,充滿民族化和現代建築美。

詩的語言清新優美,節奏溫柔委婉,和諧自然,隨著情感的起伏,宛如壹曲悠揚的散板,輕盈婉轉,觸動著讀者的心弦。?

20世紀20年代,詩人聞壹多提倡現代詩歌中的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築美。《再別康橋》可以說有三美,是徐誌摩詩歌中的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