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竹桃》是文學大師艾青的壹篇散文名篇,寫於1979。
內容介紹:
1965年春天,中央農墾部在湛江召開全國農墾大會後,壹個朋友回來說:“湛江真美,水很藍,街道整潔幹凈,兩旁的林蔭路上種著夾竹桃。我們去的時候,它已經開花了,葉子像竹葉,花像杜鵑花,幾乎每條街上都有。妳想,藍色的河是鮮紅色的。
第壹次聽說夾竹桃種在林蔭路上。常見的夾竹桃都種在大花盆裏,只有壹人高。種在街上會有多高,花比杜鵑花大很多。在所有的街道上都種上夾竹桃該有多美。
擴展數據寫入背景:
在湛江大力發展“工業立市、港城興市”發展戰略,全力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同時,編輯有幸讀到熱心讀者羅國和先生推薦、大詩人艾青撰寫的《湛江夾竹桃》。
文章寫於1979初夏,十年動亂結束,改革開放初期不久。詩人以批判的眼光閱讀湛江,最後表達了“我的確看到了南方青島和中國日內瓦的壯麗景色”的心聲。編輯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了詩人對這座海濱城市的敏感和親切。
同樣的善意,也曾經來自文學大師冰心的內心。她在《湛江十日》中用詩意的語言描述了自己對湛江的贊美。不同時期的大師們發出的同樣的贊嘆,見證了湛江獨特的生命力及其內在的創造型人文精神。
艾青的詩歌以其與現實的緊密結合和充滿戰鬥精神繼承了五四新文學的優良傳統,並以其精致創新的藝術風格成為新詩發展的重要成果。
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才華,也銘記了他認真而艱苦的藝術實踐。在他的詩歌中,飽滿的進取精神和豐富的人生經歷帶來了與眾不同。艾青的詩有壹個生動而深刻的意象,隨著詩的結束,這個意象也就完成了。形象不僅指人,也指事物和思想的形象化。
艾青的作品壹般描寫太陽、火把、黎明等象征性的事物,表現了艾青對舊社會黑暗和恐怖的憎惡以及對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和追求。艾青,從他對農村勞動人民的愛出發,走近他們的訴求,十幾年來壹直把他最真實的詩歌呈現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