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
克倫威爾,1827年出版的韻文劇本。劇本的“序言”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是雨果極其重要的文學作品。
埃爾納尼(阿格尼),1830,它的首演是法國浪漫主義徹底戰勝古典主義的象征。
小說
《巴黎聖母院》(1831)是雨果的著名小說,也是浪漫主義小說的代表。小說中的兩個人物,卡西莫多和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者外表醜陋,但內心純潔善良。後者是虛偽的。女主角埃斯蒙是美的化身。
小說《微笑的人》出版於1869,和《巴黎聖母院》有著壹樣的美醜。主角格溫普蘭出身名門,卻在小時候因為宮廷裏的勾心鬥角而毀容。後來被民間藝人“熊”(音譯“)采用。所以格溫普蘭是人民的兒子。後來小說峰回路轉,格溫普蘭的命運大起大落。但因為愛人“女神”(音譯“迪”)的去世,她徹底絕望,投河自盡。《微笑的人》的創作標誌著作者向現實主義邁進了壹大步。
《悲慘世界》歷時30余年,從1828到1845,雨果直到1861才終於寫完壹部完整的書。是最能體現雨果文學手法和思想的文學傑作。在小說中,雨果描寫了下層社會的深重苦難。並通過主人公冉阿讓的經歷,表達了雨果的慈悲思想。
93是雨果的最後壹部小說。小說中的兩個對立的人物,革命家郭文和保皇派蘭特納克侯爵,是雨果筆下善惡的又壹對比。郭文在活捉了朗特納克侯爵後,通過思念朗特納克侯爵救了三個孩子,卻毫不猶豫地把自己送上了斷頭臺,放走了敵方首領。這樣的安排最能體現雨果對慈悲和純潔良知的信仰。
短篇小說:
諾曼底海難通過壹艘船在海上失事的事件,塑造了壹個耀眼的船長形象。故事簡單,作者在敘述這壹事件時,完全按照時間順序和事件發展的邏輯展開故事。隨著劇情的逐漸發展,人物形象逐漸鮮明,最終在讀者心目中巍然屹立,久久不能忘懷。
信
我的贊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在1861寫給參與火燒北京圓明園的法軍隊長巴特勒的壹封信。雨果在信中高度評價圓明園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痛斥英法侵略者的罪行。其實我們可以通過這些資料了解壹段法國和中國的歷史。讀書不禁讓人興奮,久久不得安寧。
在信的開頭,他寫道:先生,妳問我對這次中國之行有何看法。妳覺得這次探險值得表揚,做得很好而且妳很有禮貌,妳很重視我的感受。按照妳最近的看法,這次在維多利亞女王和拿破侖皇帝雙重旗幟下的遠征中國,是英法的光榮;妳想知道我有多欣賞這場英法的勝利。既然妳知道了妳的意見,我的答復如下:
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壹個人類的偉大奇跡,那就是圓明園。藝術有兩個起源:壹個是歐洲藝術來源的觀念;壹個超人民族所能想象到的所有城市,都聚集在圓明園。圓明園是壹個巨大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可能有原型的話,就想象壹個無法形容的建築,壹個像月宮壹樣的仙境,這就是圓明園。假設有壹個輝煌的寶藏洞穴是人類想象力的集合,以宮殿和寺廟的形式出現,那就是圓明園。為了建造圓明園,人們經歷了兩代人的長期勞動。那麽這個花園有壹座城市那麽大,建了幾個世紀,是誰建的呢?為了人民。因為時間的流逝會讓壹切都屬於全人類。藝術大師,詩人,哲學家,城市裏他只知道圓明園。伏爾泰曾經談到過。他們壹直把希臘的帕臺農神廟,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技術場,巴黎聖母院,東方的圓明園相提並論。如果妳不能親眼目睹圓明園,人們會在夢裏看到它。在遙遠的暮色中仿佛是前所未見的驚人傑作,就像亞洲文明的輪廓在歐洲的地平線上冉冉升起。這個驕傲的世界已經壹去不復返了。
有壹次,兩個強盜闖進圓明園,壹個搶劫,壹個放火。原來勝利是壹種變態的掠奪。贏家偷走了圓明園的所有財富,然後相互分享戰利品。這壹切都是以埃爾金的名義做的。這讓人們想起了帕臺農神廟。他們把對待帕臺農神廟的方式搬到了圓明園,卻更加幹脆徹底,什麽都沒留下。即使把我國所有的聖母院寶藏加在壹起,也比不上這座宏偉壯麗的東方博物館。這座東方博物館裏不僅有令人感動的藝術品,還有琳瑯滿目的金銀制品。這真的是很大的貢獻,非常值得驕傲的外快!壹個獲勝者裝滿了他的口袋,另壹個也做了同樣的事情,裝滿箱子。之後,兩人攜手返回歐洲。這是這兩個劫匪的壹次經歷。
我們歐洲人壹直認為自己是文明人。在我們眼裏,中國人是野蠻人。然而文明其實就是這樣對待野蠻的。將來歷史審判交付的時候,會有壹個強盜,叫法蘭西;另壹個叫英語。我要抗議他們,感謝妳們給我抗議的機會。統治者犯下的罪行決不能與他們所統治的人民的過錯混為壹談。搞土匪活動的永遠是政府,從來不是各國人民。
雨果站在歷史的高度,痛斥踐踏人類文明的侵略者,同時預言法蘭西帝國侵吞了壹半的寶藏。現在,她無恥到把這些美麗的圓明園古代文物拿出來,以她所有的身份公開展覽。我相信,總有壹天——被解放了,被洗去了汙穢的法國,會把被掠奪的贓物歸還給中國。
讓我暫時證明這壹點:這兩個掠奪者做了這次搶劫。先生,現在妳終於知道,這是我對遠征中國的感謝。
詩集
可憐的孩子可憐的孩子
看看這個地球的小兒子。他是如此偉大,擁有上帝最高尚的品德。孩子出生前,藍天閃著耀眼的光。
留心這個小小的地球之子;他很棒;他心中有至高的神。孩子在他們肉身出生之前,是藍天上的光。
在我們這個輕佻而痛苦的世界裏,他們自然而然地來了,這是上帝的恩賜。他們喃喃地訴說著上帝的教誨,他們純真的笑容透露出上帝的寬容。
在我們光明痛苦的錯誤世界裏,他們來了;上帝給了我們壹段時間。他的話語在他們結結巴巴的舌頭裏,他的寬恕在他們的微笑裏。
我們的眼睛棲息在它們甜蜜的光裏!他們獲得幸福的權利是如此簡單!如果他們餓了,伊甸園會和他們壹起哭泣。如果他們被凍僵了,天國會在痛苦中顫抖。
它們甜美的光停留在我們的眼睛上。唉!他們享受快樂的權利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他們饑餓,天堂會哭泣;如果他們寒冷,天堂會因痛苦而顫抖。
但世間的貪婪正在侵蝕這些無辜的花朵,罪孽深重的人們在評判是非,而凡人卻把天使捧在手中!天堂深處怎麽會有怒雷激蕩!
需求侵蝕著他們無罪的花朵,這是對罪惡之臣的審判。人類手中握著壹個天使。啊!在天堂深處,驚雷激蕩,
庇護我們不得安息的上帝,精挑細選了這些溫柔的東西。他給了我們穿著錦緞的天使,卻發現孩子們最後哭得衣衫襤褸。
當上帝在我們睡覺的陰影下尋找這些柔弱的東西時,他給我們穿上翅膀,發現他們是哭泣的衣衫襤褸的嬰兒!
詩選
Noc czerwcowa
夏日過後,平原上開滿了鮮花。
有壹股醉人的香味飄向四面八方;
我耳邊傳來遙遠的聲音,閉上眼睛,
迷迷糊糊的睡著,進入壹個透明的夢境。
星星越來越亮,美麗的夜晚,
昏黃的天空被朦朧的色彩覆蓋;
柔和蒼白的黎明期待著舞臺,
仿佛在遙遠的天空徘徊了壹整夜。
1837年9月28日
[編輯本段]名言
名人名言
最幸福的生活就是確定有人愛妳,有人愛妳是因為妳的現狀,或者更準確的說,有人愛妳是不問妳怎麽愛的。
世界上最寬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的是人類的心靈。
未來將屬於兩種人:思考的人和工作的人。其實這兩種人是壹類人,因為思考也是勞動。
在絕對正確的革命之上還有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
人的智慧掌握著三把鑰匙,壹把開數字,壹把開字母,壹把開筆記。知識、思想、幻想都在其中。
這個世界缺的是毅力,不是力量。
大膽是進步的代價。
妳要相信自己是生活中的強者。
世界上最大的報復是寬恕。
藝術之路布滿荊棘,這也是好事。普通人膽小,意誌堅強的除外。
誰虛度壹生,誰的青春就會褪色,生活就會拋棄他們。
笑聲像陽光壹樣,趕走了人們臉上的冬天。
與其勉強同意,不如坦白拒絕。
是人心釋放出無限光明,也是人心制造出無邊黑暗。
書籍是陶冶心靈的工具。
人只能靠物質生存;人要有理想才能談人生。
臺階到不了的地方,眼睛可以到;眼睛夠不到的地方,精神可以飛翔。
多壹所學校可以拯救壹所監獄。
生活就是微笑。
人有兩只耳朵,壹只聽到上帝的聲音,壹只聽到魔鬼的聲音。
我寧願依靠自己的力量去開拓未來,也不願去尋求權貴的青睞。
人類的第壹個饑餓是無知。
如果妳不知道痛苦,妳就不是英雄。
信仰是人所需要的。什麽都不信的人不會幸福。
謹慎比大膽更有力量。
各種傻事,在每天看書的影響下,仿佛像火壹樣融化。
思想就是力量。
沒有風暴,帆只是壹塊破布。
雨果作品中的名言
人類用什麽武器?這是什麽軍械?這是搖籃。
-"93"
只要稍加努力,蕁麻就能變成有用的東西;不管怎樣,它變得有害,所以它被根除。多少人如蕁麻!
永遠不要害怕小偷和殺人犯。那是壹個外在的危險,壹個小小的危險。讓我們敬畏自己。偏見是小偷;惡習是兇手。最大的危險在於我們自己。威脅我們腦袋或錢包的危險,不值壹提!想想威脅我們靈魂的危險!
人類最神聖的慷慨是為他人贖罪。
“肯定”比面包更重要。
人心比任何地方都更耀眼,更黑暗;心靈之眼所凝視的事物中,沒有什麽比人心更可怕、更復雜、更神秘、更無邊無際了。有壹種比海洋更壯麗的景象,那就是天空;還有比天空更壯麗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內心世界。
享樂,多麽可悲的目的,多麽微不足道的野心!愚蠢的人自得其樂。思考,這才是靈魂真正的勝利。
修道院是壹個很大的矛盾。目的是永福;方式就是犧牲。女修道院是極端自私和極端自我否定的。
冥想和沈思是勞動;暗想就是行動。
從不祈禱的人真的需要經常祈禱的人。
我們外面有無限,我們身上不也同時有無限嗎?這兩個無限不是互相重疊的嗎?第二個無限不就是第壹個無限嗎?不就是另壹個無限的鏡子,反射和呼應,* * *有壹個中心點嗎?第二個無窮大也有智能嗎?是思考嗎?會愛嗎?它有願望嗎?如果這兩個無限有智能,那麽每個都有壹個能產生意誌的本質。上無限有壹個自我,同理,下無限也有壹個自我。我是底層的靈魂,我是頂層的上帝。
思考、幻想、祈禱,都是巨大而神秘的輻射。我們應該尊重它。這壯麗的靈魂光輝射向何處?射向黑暗,就是射向光明。
摧毀狂熱,崇拜無限,才是正道。
想逃命的人不能咳嗽,不能打噴嚏。
任何女人從出生那天起就知道!她的嘴與壹個人打交道,但她的眼睛回答另壹個人。
-《悲慘世界》
笑和快感可以劃等號嗎?銅像看似在笑,讓人發笑,其實是在沈思。
眾生心太多,結果卻沒有思想;太多的眼睛,但我什麽也沒看見;他們本身就是表面,所以他們總是停留在表面。
富人的天堂是窮人用地獄建造的。
風就像壹個說了很多話的孤獨的人。
文字的問題在於它們所代表的輪廓比思想更清晰。各種觀念,它們的界限可以互相跨越,但文字不能。心靈總有壹定的擴散角度來逃離文字的範圍。有限的表達,無限的思考。
感性的聲音說:“走!”靈魂叫道:“不!”
我是壹張可怕的笑臉。笑臉在笑什麽?嘲笑妳,嘲笑自己,嘲笑壹切。他的微笑是什麽意思?意味著妳的罪惡和他的痛苦。他把罪惡扔在妳們頭上,把痛苦吐在妳們臉上。我笑,意思是:我在哭。
——《微笑的人》
被拆穿是失敗,但拆穿自己是勝利。
壹旦跌入痛苦的深淵,有時會被趕出出世的世界。
做和做是兩回事。比如,做夢容易,讓夢想成真難。
在深淵的盡頭,劇情與邪惡代表進行了壹場較量。壹邊是野獸,另壹邊是人。邪惡的野獸處決了惡人。那是可怕的正義。
-“海洋勞工”
從《致巴特勒船長關於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的信》看雨果對火燒圓明園的看法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他寫了壹封信,痛斥盟軍是強盜,譴責他們破壞東方文化的惡行。此時,雨果被迫流亡根西島19年。在此期間,即使拿破侖頒布了赦免令,雨果也拒絕回國。雨果死後,法國人民為他舉行了國葬,他的遺體被安葬在專門安葬偉人的先賢祠。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第二年,英國船長巴特勒寫信給雨果,希望知道雨果有多欣賞這場勝利。雨果在165438+10月25日的長信中寫道:
“有壹個世界奇跡,叫做圓明園...人們總是把希臘的帕臺農神廟、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鬥獸場、巴黎聖母院和東方的圓明園相比較...這是壹部史無前例、令人驚嘆的傑作。然而,這個奇跡已經消失了。壹天,兩個強盜闖入圓明園。壹個強盜大肆掠奪,另壹個強盜放火焚燒...圓明園內進行了壹次大規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戰勝國平分...我們用的教堂的寶庫加起來不如這個輝煌的東方博物館。
我們歐洲人壹直把自己當成文明人,把中國當成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的做法。兩個強盜壹個叫法國,壹個叫英國。我要對此表示抗議,我要感謝妳們給我抗議的機會...法蘭西帝國從這次勝利中獲得了壹半的贓物...我希望法國有壹天能擺脫沈重的負擔,洗清罪過,把這些贓物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
雨果在信中詳細描述了圓明園的輝煌和價值,憤怒譴責侵略軍破壞東方文化的罪惡行徑,同時將法國政府與法國人民區分開來。巴黎公社失敗後,他呼籲赦免公社戰士。在比利時政府宣布拒絕巴黎公社社員進入比利時的第二天,雨果在給比利時《獨立報》的公開信中表示,他將把自己在布魯塞爾的住所讓給社員避難。但是第二天晚上,50多個人冒充巴黎公社的成員,把他騙到樓下來開門,然後向他扔了壹塊大石頭。幸運的是,他沒有受傷,但幾天後被比利時國王下令驅逐出境。
雖然雨果已經去世壹個多世紀了,但他壹生倡導的人道主義精神在當今世界仍然值得發揚,仍然具有進步的現實意義。
6月1861,11,他給壹個叫巴特勒的船長回信,痛斥醜聞。
以下是他的回復摘要。
先生,妳問我對這次中國之行的看法。妳覺得這是值得稱贊的,做得很好,而且妳很有禮貌,很重視我的感受。按照妳的看法,這次在維多利亞女王和拿破侖皇帝的雙重旗幟下遠征中國,是英法的光榮;妳想知道我有多欣賞這場英法之間的勝利。
既然妳想知道我的看法,我的答復如下:
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壹個人類的偉大奇跡,那就是圓明園。藝術有兩個起源:壹個是思想——歐洲藝術由此產生;壹個是幻想——東方藝術由此產生。圓明園屬於幻想藝術,壹個超人民族能想象到的壹切都聚集在圓明園。圓明園是壹個巨大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可以有原型的話。只要想象壹個無法形容的建築,壹個像月宮壹樣的仙境,那就是圓明園。假設有壹個寶島是人類想象的傑作,以宮殿和寺廟的形象出現,那就是圓明園。為了建造圓明園,人們經歷了兩代人的長期勞動。經過幾個世紀的建造,它是為誰而建的?為了人民。因為時間的流逝會讓壹切都屬於全人類。藝術大師、詩人、哲學家都知道圓明園。伏爾泰也談到過。人們總是把希臘的帕臺農神廟、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鬥獸場、巴黎聖母院和東方的圓明園相提並論。如果妳不能親眼目睹圓明園,人們會在夢裏看到它。在遙遠的暮色中仿佛是前所未見的驚人傑作,就像亞洲文明的輪廓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升起壹樣。
這個奇跡現在消失了。壹天,兩個強盜闖入圓明園。壹個強盜搶劫,另壹個放火燒。從他們的行為來看,中獎者也可能是劫匪。壹場史無前例的對圓明園的劫掠開始了,兩個征服者平分贓物。多麽偉大的成就,天賜的橫財!兩個中獎者中的壹個裝滿了他的口袋,另壹個看見了也裝滿了他的盒子。然後,他們手挽著手,笑著回了歐洲。這是這兩個強盜的歷史。
在歷史面前,這兩個強盜壹個叫法國,壹個叫英國。我要抗議他們,感謝妳們給我抗議的機會。統治者犯下的罪行與被統治者無關;政府有時可能是強盜,但人民永遠不會是。
法蘭西帝國從這次勝利中得到了壹半的贓物,現在天真的仿佛自己才是真正的主人,將圓明園掠奪的輝煌展現的淋漓盡致。我渴望有壹天法國人能擺脫沈重的負擔,洗清罪惡,把財富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
先生,這是我對遠征中國的感謝。
維克多·雨果
1861年165438+10月25日在高成居。
瓦特雷是隨英法聯軍侵略中國並參與劫掠圓明園的法國船長。在他看來,“這次在維多利亞女王和拿破侖皇帝的旗幟下遠征中國,是法國和英國享有的榮譽”,他認為這是“體面而美好的”。回國後,他寫信給雨果,向他詢問所謂“遠征中國”的情況。他想得到壹些贊揚,但他從雨果那裏得到的是憤怒的抗議和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