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6000年前,古埃及人就根據尼羅河的漲落創造了舉世聞名的“陽歷”。
他們發現,每當天狼星在日出前出現,尼羅河就開始泛濫,於是古埃及人就把這壹天定為壹年的第壹天。第二年天狼星出現在同樣的位置時,恰好是365天,也就是壹年。
壹年分為三個季節,即汛期、播種季節和收獲季節。每個季節分為四個月,每個月30天,年底增加5天作為祭神的節日。
我們今天使用的公歷就是由這種歷法衍生而來的。
擴展數據
發展歷史
古埃及人在長期使用陽歷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每四年有壹天的差異。公元前238年,埃及法老托勒密三世下令每四年增加壹天,以糾正這壹不準確的錯誤。
公元前59年,尤利烏斯·愷撒被選為羅馬執政官,並聘請了壹位埃及天文學家索西尼斯,根據埃及陽歷修改混亂的古羅馬歷法。
修訂後的羅馬歷法規定,壹年有12個月,壹年有365和1/4天。為了計算方便,從明年開始每三年分為平年365天,閏年366天。1,3,5,7,9,11月為大月,每月31天。4、6、8、10、12為流產,每月30天。二月很特殊,平年29天,閏年30天。
凱撒的侄子屋大維統治羅馬時,因為出生在八月,所以從二月取了1天,加到八月,使八月成為大月,並以自己的頭銜命名八月為奧古斯都,同時將八月以後的所有月份互換。
這次變動後,1,3,5,7,8,10,12個月是大月份,每個月31天。4月、6月、9月、165438+10月為流產月,每月30天,2月仍為特殊月份,平年28天,閏年29天。
1582,1年3月,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規定,任何壹個世紀數不能被4整除的年份都不能算作閏年,仍視為正常年份(比如1600,1600能被4整除,就是閏年,1700,650)。按此規定,400年有97個閏年,彌補了0.0078天的誤差,提高了歷法的精度。
這次改革後的歷法稱為“公歷”,這種新歷法隨即被意大利、西班牙、法國等天主教國家采用。此後,荷蘭、德國、英國等壹批歐洲國家相繼接受了公歷。公歷已經成為全世界通用的歷法,簡稱公歷或公歷。
百度百科-陽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