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了解三首詩的思想內容和情感基調,感受詩人渴望才華,或立誌建功立業,或追求恬靜田園生活的情懷、抱負和內心。
二是初步了解了魏晉詩歌流派發展變化的特點和更廣泛的題材內容,體會了三首詩不同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
教學重點
理解三首詩的思想內容,把握其情感基調。
教學困難
對歸園藝術風格和審美價值的認識。
教學時間
壹個課時
教學過程
壹.導言
魏晉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戰亂頻仍的時期,但這壹時期的文化思想和創作
學習藝術十分活躍,詩歌創作也進入“黃金時代”,產生了曹操、曹植、陶淵明等大詩人。這節課將學習這三位詩人的代表作。
第二,最初的感知
1.樊氏老師寫的三首詩也可以記錄下來。
2.學生自己讀,根據筆記準確讀出發音,明確課文意思。
3.學生朗讀三首詩歌,理解詩歌所包含的思想內容,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教師對正確閱讀的及時指導。
在學生自主朗讀的基礎上,找三個學生分別朗讀,然後集體朗讀。
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提問、討論(不要分組討論詩歌,時間要短)和老師的指導,明確了三首詩。
情緒化的語氣。
曹操的《短歌行》:豪爽、深沈,讀起來慢,但不深刻,不傷感,讀起來氣魄大。
曹植的《白馬》:意氣風發,意氣風發,閱讀速度要稍快,但不能輕飄飄,要讀少年英雄的精神。
陶淵明《歸園》:喜、平、靜、緩、調。要讀詩人陶醉於鄉村生活的喜悅心情,壹定不能慷慨激昂。
第三,師生互相討論。
1.「短歌」是否主要表達「人生幾何」的負面情緒,及時吃喝玩樂?為什麽?
在討論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從詩中的具體句子得出結論:詩人渴望得到更多的人才,以實現其“歸心天下”的政治抱負(如《我有客,吹笙彈琴》、《廣談顏,思舊恩》等詩)。“山永遠不會太高,水永遠不會太深”,可見作者的博大胸懷。
2.白馬塑造了怎樣的少年英雄形象?
仔細閱讀這首詩,並用準確簡潔的語言進行總結。
少年英雄形象:敏捷,武功高強,勇殺敵,忠誠報國。
有必要提醒學生,作者塑造的少年英雄形象,寄托著他建功立業的宏願。
3.《歸園》如何展現田園風光的詩意?
要引導學生自我分析,提高鑒賞能力。
作者以村落、茅草屋、榆柳、炊煙、雞鳴、狗吠等農村最常見的景物,畫出壹幅寧靜、祥和、淳樸的田園風光,融入了詩人高雅的情趣,表現了詩人對自由閑適的田園生活的熱愛,營造了寧靜悠遠的意境,引人入勝。
4.體驗三首詩不同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談談自己的看法,說說妳最喜歡哪首詩。
要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詩歌分析來談談自己的看法,不要求全面,老師可以適當指導。
《短歌》是壹首四言詩,另外兩首是五言詩。四言詩繼承了《詩經》的創作形式和風格,兩個字的節奏古樸凝重。五言詩最早產生和發展於漢代的民歌和樂府民歌。五言詩可以容納更多的詞,從而擴大了詩歌的容量,更靈活細致地表達感情和敘事。音節方面,奇偶匹配,更具音樂性。因此更適合漢代以後發展起來的社會生活,從而逐漸取代了四言詩的正統地位,破壞了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之壹。
《壹首短短的歌行》以抒情為主,運用對比法、引用法等手法,曲折細致地描寫了詩人復雜的內心感受,塑造了壹個渴求人才的英雄形象,風格悲涼大方。
《白馬》通過多角度描寫和比喻、誇張、對偶等修辭手法,塑造了壹個勇敢忠誠的少年英雄。曹石父子的這兩首詩,充分體現了建安的性格。
(196,曹操以漢獻帝名義遷都許昌,改建安。他不斷招募人才,形成了北方的文學中心。曹操、曹丕、曹植是建安時代的政治中心,也是文壇領袖。他們以其特殊的地位吸引了眾多的文人墨客,營造了壹代文學風氣。以曹操為首的建安作家多為實幹家。他們有力挽狂瀾的雄心和自信,把建立不朽的功業當作短暫生命的延續。這種感覺也充分表現在他們的創作中。對亂世的擔憂,對人生短暫的感嘆,對不朽功業的向往,都是很強烈很強烈的感情。三者共同使建安文學具有了不同尋常的感染力,形成了慷慨悲壯的時代風格。人們說起建安詩,往往贊之為“建安體”。所謂風格,是指作品內在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以及簡潔有力的語言表達。)
《歸園》的風格和前面兩首完全不同。詩人以普通的意象和樸實的語言,在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中滲透著豐富的感情,風格樸實無華。
第四,作業
1,熟讀《短歌》《白馬》,背誦《歸園》。
2.課後完成練習5,閱讀“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