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把枯燥的數學學習變成壹個欣賞和發現美的審美過程,完全可以滲透壹些與數學有關的詩詞,甚至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創作。我聽過青島二中老師的課和教研活動,他們的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和天賦讓我感到驚訝。可見,要相信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他們壹個啟發,搭建壹個平臺。下面附上我積累的壹些數學相關的詩詞。
第壹,與課本章節相關的詩歌
第壹章"設置、映射和功能":
夕陽下花果飄香,物換星移見滄桑。
因果變化比較有關聯,好的策略是打破混亂?
集合基礎理論嚴謹,映射函數淡黃色。
看圖單討論漲跌,科海有招開船。
第二章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和冪函數;
晨霧阻斷交通,蘑菇雲遮天蔽日;
化石年代算的巧妙,海中句子快如風。
指數對數互相反映,立方平方看起來對稱;
解釋無窮事物,函數三族成就奇功。
二,詩歌數學問題
朱世傑的《思源遇見》和《或問歌》中有十二個數學問題,都是以詩歌的形式提出來的。比如第壹個問題:“今有方池,每平方尺止。礁石的兩邊逐漸變大,水冒出來30英寸。東海岸有壹種香蒲,水上無零。”碼頭與水稍微齊平。請問三種(水深、墩長、墩長)如何確定?“元代有壹本關於量田方法的計算書《詳明算法》:“古人量田較長,靠繩尺畫量。雖然有壹種形式的普遍定律,但只有田方定律易於詳述。如果看到漩渦斜下凹,壹定要補上。“不過,谷子是田塊,分兩四畝的辦法強。”
明代的程大偉用二元壹次方程寫了壹首類似的關於飲酒的數學詩:“酒家酒客多,薄酒名厚醇。壹瓶好酒三人醉,三瓶稀酒壹人醉。* * *喝了19次,33個客人都醉了。”不知道智者算不算學者?喝了多少酒?“這首詩的大意是:壹瓶好酒能醉倒三個客人;三瓶薄酒就能把客人灌醉。33個客人喝醉了,總喝19瓶酒。有多少瓶好酒和薄酒?
著名的《孫子舒靜》中有壹個“不知物數”的問題。這段計算的原文是:“今天有數不詳的東西,三三數剩二,五五數剩三,七七數剩二。事物的幾何是什麽?答案是二十三。”這個問題流傳到後世,出現了很多有趣的名字,比如“鬼谷算計”、“韓信點兵”。程大偉在《算法統壹》中以詩歌的形式寫了壹個數學解:“三人七十,五樹二十壹,月中七子團圓,除以壹百零五就知道了。”這首詩包含了著名的“余數定理”。也就是說,余數除以3乘以70,余數除以5乘以21,余數除以7乘以15。如果結果大於105,則減少105的倍數。上述問題的結果是:(2×70)+(3×21)+(2×15)-(2×105)= 23。
在印度學者巴什加羅的著作中,也有這樣壹首數學詩:“茉莉花香,引蜜蜂采蜜。”熙熙攘攘,數不清,壹群飛進了花叢。這個組有多少人?並分析條件:所有的平方根的壹半,另外兩個加在壹起;總數的九分之幾,在外面遊蕩打遊戲。“如果列出不合理的方程運算,可以得出這群蜜蜂是72只。此外,還有壹首關於荷花的數學詩:“萍萍湖水清澈見底,紅蓮生於半尺石上;“出淤泥而不染,清凈婉約,忽被吹至碧水。漁夫看著忙上前,花兒離原來的位置有兩尺遠;如果妳會數數,請解決問題。妳怎麽知道湖的深度?”這是壹道多麽詩意的代數題啊!妳看,湖裏長的紅蓮有半尺長,被風吹到壹邊去了。紅蓮頂上的花與原來水面的距離是2尺。這個湖有多深?根據畢達哥拉斯定理,這個湖的深度是3.75英尺。
第三,數入詩:
輸入壹首詩最常見的數字是1。雖然“壹”是壹個數字概念,但其實“壹”字在詩歌中運用得當,會產生美的藝術效果。
如清代詩人陳以《壹圖秋江獨釣》為題,寫過壹首詩《壹》:“壹帆壹槳壹船壹漁人壹鉤壹弓壹笑明月壹秋江。”五代時,南唐皇後李煜在位時,曾為宮廷畫家魏憲的《春江打魚》題詞兩句:“浪滿雪,桃李無聲。”壹壺酒,壹根棍子,天下有幾個人?”“壹個春風,壹條船,壹個繭和壹個光鉤;“花無處不在,酒無處不在,妳在波濤中自由自在。”灑脫的漁父形象呼之欲出。
再如元曲《雁落取勝令》詩:“壹舊歲,壹日,壹秋復壹秋,壹代催另壹代,壹聚壹離,壹苦壹悲。”我壹輩子都躺在沙發上,壹直夢想著能找到壹個熟人。過了壹段時間,我們都認識了,玩壹次,唱壹次。詩中22個“壹”字不斷重復,折射出人生虛無縹緲的辛酸。其文筆奇特,卻以俚語取勝。
有些詩會在詩中嵌入壹到十個數字。宋代哲學家邵康說:“去二三十裏,有四五煙村,六七亭,八九十花。”這首詩的妙處在於,它依次嵌在十個基數中,寥寥數語描繪了壹幅恬靜淡雅的田園風光,勾起了人們無盡的感慨和憧憬。明代文學家吳承恩寫了壹首關於夜景的詩,意境非常廣闊:“十裏亭無客走,繁星滿天。八河封船,七千郡封。六宮五宅歸官邸,四海三江去釣魚。”兩爛塔鐘鼓響,壹輪明月滿坤。“這首詩的美在於詩中的數字由大到小,夜晚寫得很美。對照著讀兩首詩,妙不可言。
數字入詩有很多悲傷的故事。據說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結婚後不久,司馬相如就去了長安做官,五年壹去不返。文君非常想念它。有壹天,她突然收到了丈夫的來信,她自然喜出望外。沒想到打開壹看,只寫了十四個數字:“壹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億”。才華橫溢的卓文君立刻明白了丈夫的意思:“七”這個數字出現了兩次。因為“七”與“老婆”諧音,很明顯司馬相如有阻止老婆另娶女人的意思。於是,滿心悲憤的她寫了壹首數字詩:“壹別之後,兩地相吊,說三四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本無傳,九行鏈從未斷,十裏亭欲穿。我百般思量,百般思量,卻又無可奈何,只能怪郎。千言萬語,百無聊賴,初九望孤雁,八月中秋不圓。七月半,我焚香捧燭問蒼穹。六月的三伏天,人人抖我心。五月的榴蓮似火,卻淋著冷雨。四月枇杷未黃,欲迷鏡。三月桃花隨水,二月風箏線斷。嘿!郎朗,下輩子妳要是女的,我是男的就好了。”
南宋時,鮑照還寫過壹首有趣的詩《幾首》:“壹物關西,家滿山東。二年從車河,借給甘泉宮。三朝國慶後,休穆回到故國。任重道遠,光罩飛揚。項遣五侯,高輝集新豐。六樂陳光佐,祖籍揭示了春風。七套長袖,下面鈴鐺。八寶滿雕,菜不對。九族* * *看晚,賓朋相敬。十年讀書,壹無所有,善壹過。”
南朝齊梁的範雲也寫過壹首《幾首詩》:“壹鼓作氣,膽識不同。兩地分明,雄虎壹夥。三江依舊繁華,椽子在漲。四巡駐清,玉茫茫。五十舒服,旗幟五顏六色。六縣大家閨秀,穆壹清參軍。七年前,柯賈俊聽說了這件事。八音中的復律,將是壹個四訓。既然九命收回,金固宜。十難引壹條好路,盼青雲。”
唐朝宰相權德輿也寫過壹首詩《幾首》:“壹區無欲屋。兩頃吉子田,歲顏常自給。三端固累,物反徽。四體不勤快,就有好收成。五侯葉澄,榮耀甚至屈辱。六檁未沾項,與乃互相沾。七個人叫作者,還有遠方的。八桂頗奇,林照許初。九歌傷澤盤,怨鞭策他人。十翼有訓,貴靜而感恩。”
第四,用數學知識讀詩
詩歌有很多,但從字面上看,我們看不出它們與數學的聯系,但仔細思考,用數學知識重新思考詩歌的內容,我們會有新的認識。
如歌劇《劉姐姐》中,劉姐姐與三秀才(陶、李、羅)對唱,羅秀才說:“小麻雀不逞能,三百只狗分食。少壹個多三個都是單數,就看妳怎麽分辨了。”劉三姐說:“九十九個去打獵,九十九個來看羊。”九十九個守衛在大門口,留下三個奇怪的爪牙。“算壹算妳會發現300 = 99 99 99 3。這正是數學中的整數劃分問題。如果沒有拆分順序,有四種拆分方法:300 = 99 99 99 3 = 99 99 399 = 99 399 99 = 3 99 99 99 = 3 99 99 99 = 3 99 99 99。顯然,如果將順序拆分考慮在內,上述拆分的數量是4;如果不考慮順序,有1種。這時可以有壹個更壹般的問題:“把300按順序分成四個奇數之和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不難想象,如果當年和劉三姐合唱的羅秀才把歌詞的最後壹句改成:“請說清楚有多少分”,那麽即使劉三姐很聰明,恐怕壹時半會也難以應付。
5.沒有數字的數字詩歌。
宋代女詞人朱寫過壹首詩《斷腸謎》:“下樓來,錢落;問蒼天人在何處;恨王子,去過;和朋友在壹起很難;後悔自己說漏了嘴;有上交的,沒有上交的;何必白問;不用刀分開;從今以後,永遠不要依賴妳的敵人;千裏相思消。“其實這首詩的每壹句都是字謎,加起來就是壹、二、三、四、五、六、七、八。
六、數字諷刺
很多諷刺詩都可以用詩中的數字來寫。比如清代有個詩人寫過壹首打油詩,題目叫《麻雀頌》:“壹、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吃光了壹千種禦粟。鳳凰有幾個?”清朝道光年間,官員腐敗,吸食鴉片成癮,衙門裏設了吸煙廳,煙霧彌漫。有人寫了壹首詩嘲諷它:“進二三殿,得四五床;六七個煙燈,八九十支槍。”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那些朝廷昏庸無能的貪官,可謂穿透力極強。幾年前看過壹首諷刺當今某些官員的數字詩:“壹兩杯不醉,三四次舞不倦,五點零六分搓麻不困,小姐不多,受賄不罷休。”不知道這些官員看到會怎麽想。
有壹首關於泥塑的民間古詩詞:“默不作聲,兩眼無神;三餐不吃,四體不勤;無論五谷,六神無主;我對此壹無所知,我牛逼;九個坐不住,完全不稱職。”以下是泥塑的十大“罪狀”,算是壹場戰役。據說鼓吹封建迷信的偶像被推翻的時候,讀過這首詩。看完“十個事實都沒用”這句話,緊接著是齊聲高喊:“打倒它!”大家壹起努力,打倒了偶像。
這些數字詩語言優美,形式新穎,妙趣橫生,美輪美奐。閱讀這些數學詩歌,不僅可以打開人的思維世界,還可以欣賞美景,學習壹些數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果有意識地運用到教學中,壹些學生受到數學詩歌的啟發,也開始嘗試用詩歌的形式表達數學中的壹些結論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