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技巧:
壹景交融:即把詩中環境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緊密結合起來,達到壹種“忘我”和“忘物”的境界。
二、寫音樂場景的悲傷:是壹種對比手法。就是用壹個看似快樂的場景渲染出壹種低調而悲傷的氣氛。
三、以景結情:詩歌在抒情或議論中戛然而止,轉而寫景,以景結情,使詩歌有了“此時無情不如感”的未完之意。
四卒張先治:又稱文末題,即在文末用壹兩句話來命名詩歌中心和主題。“誌”是指詩歌的主題,“死”是完成的意思。
五點睛之筆:指詩歌寫作關鍵點上的花花綠綠的文字。壹首詩之所以被人銘記,被人津津樂道,往往是因為其中的壹兩首是點睛之筆。
六跳:古詩詞中,由於嚴格的節奏和古代漢語的限制,往往省略了詞與句之間的連詞,造成敘述中的“跳”現象。現在這種應用逐漸推廣到現代詩歌。
修辭手法:
襯托:也叫襯托,是指為了突出某物而作出的對比,可分為正對比和負對比。正對比,用類似的東西來襯托那些想要突出的人:比如“桃花潭,三千尺,不如王倫送我情”就是正對比;對比,用相反或不同的事物來襯托突出:如“轟鳴的雷聲把海鴨嚇到了崖底,而高傲的海燕卻更勇敢的飛了起來”就是對比。
通感:壹種修辭手法,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感受交織在壹起,創造出新穎、警醒的藝術效果。如《春天落下無聲的淚》;比如“他的聲音像雨隨風斜落,淩亂而憂傷”;比如“清風拂過,送來淡淡的清香,像遠處高樓上淡淡的歌。”
三象征:指用具體的事物來表達某些抽象的人物或事件,如《論語》表達倫理道德,菊花表達節操,十字架表達殉道和神聖。
四互文:即互文見意。指意義相近或相對的詞語在句子中相互呼應、相互補充,使句子更加和諧整齊,相互輝映。單句互文:杜牧的《伯秦淮》、《煙籠》、《冷水》、《月籠沙》;互文:《木蘭詞》中的“開我東亭門,坐我西亭床”。
五疊疊:又稱對唱,是指在句間換幾個字,反復出現,以突出思想,加重感情,加強節奏感,提醒讀者。如《江南》詩“魚戲荷葉東,魚戲荷葉西。南魚打荷葉,北魚打荷葉。”即重新疊加;朱自清的散文詩《匆匆》也是重復的。
六轉:指有意識地把描寫事物的詞語A轉用來描寫事物b,有三類:以物動人,以物動人,以物動物。以物動人,如“空院寂寞梧桐樹”;以物感人,如“壹種鐵青色的壓抑,來自醬紫的臉”;以物移物,如“遼闊的呼倫貝爾,甜蜜的湖光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