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社會動蕩,政治混亂。下層文士流浪,無路可遊。《古詩十九首》就是在這樣壹個時代誕生的,表達的是同類的境遇和情懷。
關於《古詩十九首》的作者和時代,眾說紛紜。《昭明雜詩·古詩十九首》文選題目的打賭,曾經解釋得很清楚:“古詩並行,作者不詳。”據說有梅成、傅毅、曹植、王燦等人的作品。如其中八首題韓梅成《玉臺詩》,但無依據,後人疑其失實。再如曹植的《寄郢氏》,描寫洛陽被燒後的蕭條景象,但在《十九詩》詩人眼中,洛陽仍是雙宮,諸侯第壹居所尚未安,冠帶同宴。而且在洛陽被滅之前,王燦還年輕,曹植還沒有出生。綜合考察《古詩十九首》的情感傾向、反映的社會生活及其嫻熟的藝術技巧,可以看出它並非壹人壹地之作,而是產生於東漢舜帝到達狄鹹之前的幾十年,即漢末建安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