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1590 ~ 1600):這壹時期伊麗莎白的中央主權仍在鞏固,王室與工商界、新貴族的臨時聯盟仍在發展。在1588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國家局勢得到極大提振。這讓作者對生活充滿樂觀,相信人文主義是可以實現的。這壹時期創作的歷史劇和喜劇都表現出鮮明樂觀的風格。歷史劇如《查爾斯三世》(1592)、《亨利三世》(1599),譴責封建暴君,歌頌開明君主,表現了人文主義的反封建暴政和封建割據的開明政治理想。喜劇片,如《仲夏夜之夢》(1596)、《第十二夜》(1600)、《皆大歡喜》(16O0)等。,描寫溫柔、美麗、堅毅、勇敢的女性,沖破重重封建障礙,最終贏得愛情,表現了人文主義對自由戀愛和對立的贊美。即使是這個時期寫的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1595),也有很多光明樂觀的因素。
中期(1601 ~ 1607):此時英國鄉村的“圈地運動”正在加速,君主制與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臨時聯盟正在瓦解,社會矛盾加深並重新組合,政治經濟形勢日益惡化,詹姆斯壹世繼位後的揮霍和倒退使人民更加痛苦,再次造反。在這種情況下,莎士比亞深切地感受到人文主義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越來越大,他的寫作風格也從明亮的樂觀主義轉變為陰郁的悲憤。他寫的悲劇,重點不是歌頌人文理想,而是揭露批判社會的種種罪惡和黑暗。代表作《哈姆雷特》(16O1)表現了寡不敵眾的進步勢力與黑暗勢力之間驚心動魄的鬥爭。《奧賽羅》(1604)描寫了壹對青年男女沖破封建枷鎖,陷入資本主義利己主義陰謀的感人愛情悲劇。《李爾王》(1606)描述了倔強的封建國王在真誠虛偽的事實教育下,變成壹個現實而富有同情心的“人”的過程。麥克白(1606)揭露了權力野心對人的破壞性腐蝕和毒害作用。這壹時期創作的喜劇《結局好的都是好的》和《針鋒相對》也是悲劇。
後期(1608 ~ 1612):此時的詹姆斯壹世王朝更加腐敗,社會矛盾更加尖銳。莎士比亞深切感受到人文主義理想的幻滅,退居他鄉寫浪漫傳奇劇。他的創作風格也是浪漫虛幻的。《辛白林》(1609)和《冬天的故事》(1610)描寫分離後的重逢或被陷害後的和好。《暴風雨》( 1611)寫的是米蘭公爵用魔法把尋求權力篡位的弟弟安東尼奧的船帶到了壹個荒島上,並原諒了他,他的弟弟重登王位。壹場類似《哈姆雷特》的政治風波,在寬恕和緩刑的過程中變得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