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時期,我國歷史上出現了第壹部韻書,通過這本書統壹了全國的用韻規則。這就是後來的“平雲水”。唐代以後,所有的詩歌都是按照平的用韻標準寫成的。
《十三韻》是以《中原音韻》為基礎的壹部新韻書,是應元雜劇的需要而產生的。與平水韻相比,它把原來的五音韻分散到其他四個部分(尹平、陽平、上曲),使原來的五音韻變成了四聲韻。
但在格律詩創作中,人們仍普遍使用平水韻,而十三韻只在元曲和北方戲曲創作中使用。
五四以來壹直提倡寫新體詩,但韻腳又變了。現在人們壹般用漢語拼音的元音,以普通話的發音為基礎來押韻,稱為新韻。但在格律詩的創作中,仍有大量的人堅持橫韻的標準。
以前按韻書標準押韻時,同韻部的字押韻,不同韻部的字不能連讀(押韻除外),壹般都是壹個平仄,壹個平仄。
字的韻是以橫韻為基礎,歸納並合,因為字的韻腳是平齊的;
十三引是韻,歌詞和歌曲的韻是壹樣的,就是也有字偶平的情況。唯壹不同的是押韻不壹樣。最重要的是單詞押韻,不能和其他韻押韻。歌曲不押韻,所以只要在同壹個語錄裏,詞都是平齊的。
無論平水韻、詞韻、十三者,它們的韻都與今天的漢語拼音元音無關,不宜用漢語拼音來研究。
在當今的詩歌創作中,普遍采用漢語拼音的元音作為押韻的標準,現代詩歌沒有考慮韻調的壹致性。漢語拼音用韻的壹個好處是直觀,只要元音壹致就可以比較。
但是也有壹些特殊情況,比如單元音中的i u v,兩個字母元音中的e o。壹個元音有兩個元音,只要它的肚子和結尾是壹樣的,就可以通過,比如an ian uan,a ua ia,ao iao,o uo,i ei等。Er壹般只和I掛鉤,但也有不壹樣的,比如ing,ong,eng。有人贊同這三個元音可以連讀,但也有人認為ing應該單獨與ong和eng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