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王昌齡邊塞詩賞析

王昌齡邊塞詩賞析

王昌齡邊塞詩的特色

王昌齡的邊塞詩善於捕捉典型情景,概括力高,表現力豐富。既反映了盛唐的主旋律,又詳細描寫了邊塞風光和邊塞戰場場景,同時捕捉到了軍人細膩的內心世界。唐代是詩歌藝術人才成批湧現的時代。國力的強盛,經濟的繁榮,思想的兼容並包,中外文化的融合...造就了唐代文人的博大胸懷、氣度和進取精神,直接影響了唐代文學的風格和面貌。這壹時期,不僅有王維、孟浩然等山水田園詩人能在紙上生動地描繪鄉村風光,還有王昌齡、高適、岑參等書寫壯麗邊塞生活的詩人。尤其是王昌齡的邊塞詩,在動情、造景、寫意方面達到了頂峰,贏得了“七絕”的美譽。

現存的王昌齡詩集有181首詩,其中絕句占近壹半,七絕句占五分之二。本文以王昌齡的《詩話》為基礎,提煉出21首反映邊塞生活的詩歌。其中五言律詩65,438+02首(《變難行》、《夏塞四首》、《塞尚之歌》、《參軍兩首》、《代夫峰大師答》、《參軍》、《胡家曲》)和七言律詩9首。其中,除《答大夫風》外,其余均為樂府舊詩。借樂府舊詩抒情,是王昌齡邊塞詩的壹大特色。

總的來說,王昌齡邊塞詩的內容是比較豐富的,隱藏在內容背後的是詩人獨特的藝術表現,主要有以下藝術特點:

第壹,意境廣闊

王長齡的‘參軍?第四:“青海雲長雪山暗,孤城望玉門關。”為了充分表現軍人“黃沙穿金甲百戰百勝,樓蘭不歸”的愛國豪情,王昌齡將戰爭背景設置在從青海湖到玉門關相隔千裏的前線,突出了戰線之長,地域之廣,既強化了愛國主題,又使詩的意境極為廣闊。以及“兩首歌?”壹:“秦時明月漢時關,長征人未歸。”以時空為背景,上至秦漢,下至盛唐,引出壹大主題:譴責朝廷對將領的不當使用和邊防軍的無能。“惟使龍城飛,莫教呼瑪過蔭山”借李廣典故,反映人民保家衛國,抵抗侵略的願望。短短四句二十八字,總結歷史教訓,提出現實問題,意境廣闊,氣象蓬勃。第二,高度概括

七言五語雖然只差兩個字,但更難豐富內容,表達感情。王昌齡,憑借其出色的概括能力,短短四句話,讀者就能從自己寫過的東西推斷出沒有寫過的東西,從寫過的東西推斷出全部。軍隊的七首歌?第五,詩人沒有生動地描寫雙方激戰的過程和驚心動魄的戰鬥場面,只抓住了“吐古渾被活捉”的場面,完成了對洮河勝利的精煉概括。讀者可以想象戰鬥的激烈和戰士們殺敵的勇敢,以及勝利後歡呼雀躍的場面。同樣,“兩首?”其次,詩人只是通過“戰鼓依舊響”和“鮮血依舊濕”兩個細節來告訴我們勝利的速度和戰士們勇敢的超人

三、情與景的完美融合

王國維說“壹切風景詞都是情話”,

①典型意象的選取和獨特邊塞環境的刻畫,使王昌齡的每壹首詩看起來都像壹幅獨特的山水畫,畫面的深層寄托著詩人深沈燃燒的情感。這在他著名的邊塞詩《參軍七首》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證。這組詩“可以說決不是寫壹場具體的戰鬥。詩人從歷代邊塞戰爭中提煉出具有普遍意義的內容,然後通過藝術形象真實地表現出來。這就是為什麽它能有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2)在這組詩中,王昌齡特意選取了最能代表邊塞風情的事物,如烽火城、百尺樓、琵琶、關山、青海、孤城、玉門關、樓蘭、大漠、胡瓶等。,讓人看完之後腦海中形成了廣闊的邊疆景象。

這壹幕過後,有壹些人反映想家(第壹,第二);有的對軍人表示深深的同情(第三);渴望戰爭勝利、士氣高昂者(第四、第五、第六);還有對塞外戰場景色的簡單描述(七)。此外,他還善於吸收富有邊塞生活特色的場景,專門描寫士兵出征的內心痛苦,傳達人們的厭戰情緒。比如《從軍七曲》?第四:“青海雲長雪山暗,孤城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破樓蘭不還。”可以說探險隊的苦難被寫到了極致。駐守邊塞的將士,為了禦敵保家衛國,身經百戰,連金盔金甲都被漫天黃沙打穿了,卻依然沒能回到故國。“不還”就還不了。

劉勰說:“人有七情,感物,感物而歌誌,這是人之常情。”(《文心雕龍?明詩)人的感情通常是在事物的觸動下產生的。比如《軍旅七曲?第三,“關城采葉築黃早,沙之雲古戰場築於日本之東。請回軍藏塵骨,不教兵哭龍荒。”秋天的長城外,抒情主人公看到了古戰場的壹片荒涼淒慘的景象:關城被封鎖,榆樹葉枯黃,沙雲黃昏,白骨縱橫交錯。他想到了自古以來的戰亂,想到了長眠在塞外的將士,於是對那些不愛惜將士的統治者充滿了怨恨,發出了悲憤的控訴。“塞下四首歌?其次,在冷水、寒風、平沙、暗陽、白骨、淩亂的樹冠構成的邊塞生活圖景中,蘊含著詩人復雜的情感和深厚的感情,既有對歷史的敬仰,也有對現實的批判,還有對征兵者的懷念和同情。這種意境充分發揮了意大利的統帥作用,達到了情景交融,細致流暢的感覺。

第四,豐富的表現手法

縱觀王昌齡的21邊塞詩,表現手法的多樣性是他體現上述思想內容的壹大載體。具體來說,他善於運用誇張、豐富、合理的想象來豐富詩歌的意境,如《七行從軍?四、“孤城遙望玉門關”;以第三人稱的視角把自己置身於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中,客觀地描寫邊疆風光和戰士們的生活狀態,如《參軍七首?第壹,“;同時,大量典故的使用為詩歌思想內容的揭示蒙上了壹層神秘的面紗,在潛移默化中反映出詩人的態度。

王昌齡邊塞詩中的典故不下十處,“參軍兩首?壹、“雖鑄遠筆,未坐將軍樹”借用了定遠侯的典故。”定遠筆”和“後漢”?《班超傳》說:“(超)貧家常以書養官。苦幹多時,退學嘆曰:‘君子無其他誌,但為得侯銜,仍應向傅介子、張騫立功,使其久留。’”(3)後終封定遠侯以助西域。”“後土將軍樹”?《馮異傳》:劉秀步指示馮異“要謙虛,不要退縮...每到壹處都停下來,眾將並肩而坐,共商功過。異乎尋常的是,他們獨自在屏風下,軍隊稱他們為‘大樹將軍’”。(4)以上兩句話的意思是,他雖然棄文從軍,但尚未立功;”答代夫峰大師《誰會打長鈸》,用了孟嘗君的得意門生馮諼打鈸唱歌的典故,意在說明久居無定所、無怨無悔的軍人內心感受;《大將軍奔襲匈奴》中的大將軍指的是《李陵》和《史記》。《李將軍傳》:“天漢二年(前99年)秋,漢武帝令李陵派步兵五千人出征,討伐匈奴。可汗以八萬兵圍匈奴,淩苦戰數日,箭疲,遂降匈奴。”⑤這句話指的是漢朝發生的事情。《胡建曲》有“高樓曉三戲,胡人掩淚歸”。“世說新語?儒雅》:“劉琨為並州刺史,胡騎數重。坤Xi借月爬樓梯清噪,賊聞其淒然嘆;半夜打胡佳,賊哭,人有惜土之念;晚上吹壹下,小偷就跑了。”這首詩通過這個典故流露出的是渴望戰爭勝利、早日回家的心情;“兩首歌?第壹,《龍城飛將》借用衛青和李廣的典故,說明王昌齡對優秀將領的渴望。漢書?《衛青與霍去病傳》(⑥),元光六年(公元前129),衛青為將軍,騎著戰車,攻打匈奴,出谷,到龍城,斬首數百人。史記?《李將軍傳》:“(李)居北平,匈奴聞之,號‘漢飛將軍’”;塞下四首歌?第四,借用霍去病前後六伐匈奴的英雄事跡,指代在邊塞立功的將領。歌曲《塞尚曲》“五師百場獨”出自《韓曙?《匈奴傳》記載:“宣帝二年(前72年),從西河、張掖、雲中、酒泉、婺源等地派出田光明等五員大將進攻匈奴。" 7.等等。實際上,典故的大量運用是為詩歌的主題服務的,王昌齡“無意”的懷舊之情,真的很微妙。

總的來說,王昌齡是盛唐時期第壹個有著漫長邊塞參軍經歷的人,寫了大量邊塞詩。他的265,438+0邊塞詩以其深刻、復雜、藝術內涵大大超越了以往的邊塞詩,為盛唐邊塞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樹立了極高的典範。稱他為邊塞詩的領袖是當之無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