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詩歌描寫角度和技巧的差異。

詩歌描寫角度和技巧的差異。

1.細節描寫:文學作品中對細節的生動描寫也能達到“見微知著”的效果。在敘事為主的作品中,往往會有更詳細的描述。比如杜牧《穿越華清宮》中“公主笑”的細節,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劉禹錫的《五壹巷》通過“燕子”的細節表達了古今跌宕起伏的情懷。張繼的《秋思》更令人驚訝。前三句很普通,“意味深長”或者“用之不竭”。它只是壹種思想的壹般表達。看到這首詩在平庸的敘述中失去了藝術光彩,然而最後卻以“行人來了,開封開了”為題,使境界豁然顯現,精神被迫顯現,壹下子調動起全篇的精神,有了點。

2、線描,即不用形容詞和修飾語,精心雕琢和層層渲染,更不用毛筆或錫箔,而是抓住描寫的對象,用準確有力的筆觸,幹脆簡潔的語言,簡單平實的文字,幹凈利落地勾畫出事物的形狀、明暗(聲音),從而表現作者對事物的感受。杜甫的《絕句》(晚日江)

3.聯想和想象

關聯:將壹個事物與另壹個事物聯系起來,或將事物中相似的特征聯系起來,形成壹個模型。如何《詠柳》:“碧玉扮作樹,萬縷青絲掛毯垂。不知是誰剪開了薄葉,二月的春風如剪刀。”詩人將下垂婀娜的柳枝與綠絲帶聯系在壹起,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了壹個具有獨特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改變了柳葉的象征意義。

想象:人們在已有材料和概念的基礎上創造新形象的思維過程。比如李白的《夢裏登天目山》,構思奇特,想象豐富,語言誇張多變,優美流暢。通過對夢境的描寫,我描繪了自己想象中天目山奇幻美好的景象,也隱喻了自己無法實現政治理想的悲憤,以及對美好未來的執著追求。同時也表達了獨立不羈,永不毀眉彎腰為權貴服務的人格精神。詩人的想象來自民間傳說,如對仙境的詳細描寫;也有詩人的性格和愛好,如《明月與我去燕江》,像《直到,舉起我的杯子,我問明月與我同影,使我們三個》(《獨飲明月》),就是詩人把月亮當作自己最親密的朋友。

4、對比和渲染

對比和渲染都是中國繪畫的技巧。前者用水墨或色彩來烘托物象的輪廓,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後者壹般在需要強調的地方突出,使畫面中的形象更加生動突出。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描述來突出事物的特征。

對比主要是指用第二個對象來支撐第壹個對象,使第壹個對象的特征更加鮮明突出,是側面描寫的壹種方式。如柳宗元的江雪:“百山無鳥,千徑無足跡。壹只小船,壹件竹鬥篷,壹個老人在冰冷的河面上釣魚——雪。”詩的前兩句描寫的是冬天的惡劣環境——遠處群山聳立,小徑縱橫,但山上沒有飛鳥飛過,小徑無處可尋,襯托出漁父清高脫俗的人格。

文學創作中的渲染,主要是指通過對環境、場景或人物行為、心理等細節的描寫,突出形象,加強藝術表現效果。主要是從正面描述對象。例如杜甫的《登高》:“天高風急,猿啼鳥啼,碧湖白沙歸。”第壹聯投球所見所聞,六個特寫接連出現,渲染出秋江風光的氛圍。

5.襯托:指用B來襯托A,使A的特征或特點更加突出。有兩種:前襯和後襯。

正對比就是用與主要事物相似的東西作為陪襯。用快樂的場景襯托快樂的心情,用悲傷的場景襯托悲傷的心情。比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不歸之河,千古風流人物。基地的西邊,人文就是三國周郎赤壁”周瑜是這首詩要刻畫的人物,但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引出《赤壁之戰》的《多少英雄》,最後集中到周瑜身上,凸顯了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主體地位,這是正面的對比。

對比是從反面出發,用與主要事物相反或不同的事物作為襯托。用動來定寂,用聲來定寂,用樂來定悲,用悲來定樂,比如王維的《溪中鳥鳴》:“人閑時桂花落,夜靜山空。月出驚山鳥,聲入春溪。”詩中描寫了花落月升鳥鳴的動人景色,不僅使環境看起來充滿生機,而且通過運動突出了春溪的寂靜,這是以運動和聲音為基礎的。賈島《與李寧幽處》中的“和尚敲月門”這句話,與名句“音宮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以聲靜的例子。

6.對比(Contrast):是壹種修辭格,將兩個不同的事物或同壹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壹起進行比較。相比之下,我們可以更清晰地區分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現象,不同的思想感情,讓美的更美,醜的更醜。如梅的《陶人》說:“陶皆門前,屋上無瓦。手指不沾泥,鱗住樓。”全詩通過道家與富人強烈而鮮明的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表達了詩人對勞動群眾的深切同情。再如李白的《訪越古》:“越王勾踐破吳貴,將士歸家盡。宮女就像滿春宮,但只有鷓鴣今天飛。”前三句描寫了過去的繁華,最後壹句描寫了今天的冷清和荒涼,讓讀者感覺特別深刻,包含了詩人深刻的歷史思考。

7.克制:把消極面和積極面同時說出來,只強調其中壹個,達到抑制壹個,促進另壹個的目的。有兩種:先升後抑,先抑後升。比如王昌齡的《永遠在我心裏》:“閨中少婦不知愁,春來妝上高樓。突然看到陌生人頭上的柳色,後悔教老公找侯爵。”這首詩,先寫少婦的“無愁”,後說她的“悔”。通過對少婦心情微妙變化的描寫,深刻表達了少婦因觸景生情而產生的感傷哀怨之情,突出了“永遠在我心中”的主題。再如趙錫祿的《蕭冰崖上梅花韻》:“冰姿潔無瑕,處士家在竹外溪邊。牡丹若早開,誰看雪中梅花?”詩中三四句突然有個奇思妙想:如果牡丹比梅花早開,誰來照顧梅花?但是,牡丹終究不會先於梅花而開。詩人欲揚先抑,唯有純凈的梅花,才能在冷雪中綻放,吸引人們的青睞。

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是有區別的。對被描述對象正面直接的描述,就是正面描述;能使描寫對象更加生動突出的對周圍事物的描寫,就是側面描寫。如李白的《夢裏登天目山》中“壹條直線上天,其頂入天,頂上五聖峰,影貫神州”的句子,主要用正面描寫來表現其崇高壯麗的氣勢;“屋頂有18000英尺高,就在這裏,開始轉向東南”是對雄偉壯麗的天目山的側面描述。

9.動與靜:藝術創作中動態描寫與靜態描寫缺壹不可,或以動抗靜,或以靜制靜;或者悄無聲息的移動,相輔相成。前者是壹種襯托手法,如王維著名的《山居秋夜》中的對聯:“松樹林裏有月光,小溪裏有水晶石。”前壹句寫的是山上壹塵不染的松樹,皎潔的月光,林中透過樹葉縫隙的月光的影子,都給人壹種清幽的感覺——這是通過靜態描寫來突出山中的寧靜。雨後山泉滿水,流勢增大,汩汩流過石縫——這是壹種動態的描寫,與運動中的寧靜和山中的寧靜形成對比。同樣,項鏈“竹語洗衣女歸,荷葉屈漁舟前”也是如此。竹聲和蓮花樂章既反映了山中的寧靜環境,又表現了山居生活的熱鬧和生機。

10虛擬現實:是指真實的場景和事件與想象的場景和事件相互映襯,相互交織,表達同樣的感情。如柳永《玉林令》:“寒蟬悲,亭臺晚,驟雨始歇。所有的賬目都沒有心情,鄉愁裏的藍舟在催。牽手含淚,我無言以對。”上壹部除了“思念千裏煙浪,黃昏沈沈”之外,我把眼前的真實場景、事實、事實都寫了出來。作家和心愛的人不忍分離,所以是真的。下壹篇關於未來生活的想法是壹篇空洞的文章,故意描繪詩人孤獨的感覺。現實與現實的結合,生動地寫出了離別的依依不舍。蘇軾的《江城子生死十年》也是壹個虛幻的場景,其中“夜來壹夢,妳忽歸故裏,小軒窗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姜夔的《揚州慢》“橋邊閱紅藥,年年知為誰活”,也是空筆。

11觀察角度的變化。比如杜牧《山行》的前兩句,描寫的是秋山的景色。第壹句描寫了秋山的巍峨風光,表現了詩人攀登的勇氣。第二句描寫的是秋山中的壹個特定場景,白雲飄動的天空下隱約可見幾戶人家。最後兩句描繪了秋山的特寫。“霜葉紅於二月花”這句話充滿了生機,鮮艷奪目,清新蓬勃,形象生動,給人壹種秋光勝於春天的美感。描述應該是分層次的-從遠到近或從下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