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舒婷與韓棟的《妳見過大海嗎》(從哪些方面)比較賞析

舒婷與韓棟的《妳見過大海嗎》(從哪些方面)比較賞析

舒婷的《向海》是詩人以海為鏡,表達對社會生活的理解。

舒所表達的是他對生命的理解,“滄海變生,生生不息”。她的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不斷變化的生命。大海有起伏,有風暴,也有平靜;它是多變的,不完美的,但卻是真實的。看著大海的起伏,就像在看人生的大戲——有悲歡離合,包羅萬象。感受大海的浩瀚和寂靜,就像感受自己壹樣。

海洋是社會,是生活,是朋友,是心靈。舒婷自己,也像海燕壹樣,在生活的風暴中堅強而自由地飛翔,對生活充滿信心,充滿積極向上的精神。

舒運用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她的海是對生活的細膩觀察,海邊的每壹種風景都是生活的真實寫照。詩人把他對生活的詮釋融入到對大海的描述中。

韓棟的《妳看見大海了嗎》在突出口語、消解“朦朧詩”、開啟“後朦朧詩”浪潮方面具有革命性的意義,早已為詩界所熟知和稱道,無需贅述。但在我們看來,這首詩的意義不應局限於“朦朧詩”和“後朦朧詩”或整個詩壇,而應涉及20世紀中國的整個文學領域,包括詩歌、小說和散文。具體來說,當這裏的“海”與以往詩歌、小說、散文中的整個現代“海”意象傳統聯系在壹起,並與古典的“海”相比較時,拆解現代海意象模式乃至整個現代正統話語的意義就清晰地顯現出來了。當然,這只是對這首詩的解讀。

在韓棟描述“海”之前,中國文學中有兩種“海”的意象模式:壹種是古典的“海”模式,另壹種是西方的“海”模式。“海”壹直是我國古代詩詞中的描寫對象,如“去碣石看海”,“...夜現在讓位給太陽的海洋,舊的壹年融化在新鮮”,“然而,當中國保持我們的友誼,天堂仍然是我們的鄰居”,“月亮,現在在海上長大,此時天涯* *”等等。在中國的古典傳統中,“海”

或者說“四海”壹直被認為是中國周邊最外圍的邊界,屬於中國古典文化體系中從容包含的因素:壹個“自我”所熟悉的、能夠包容共情的自然“他者”(比如“觀海即溢海”)。這種“他者”,在信奉“萬事俱備”的中國古人眼中,其實是“自我”的壹部分。可見,中國古典的“海”是壹個普通的海,自我可以在其中被容納和融入。即使有某種“崇高”或“神聖”的內涵,也在中國的控制範圍之內。

限於字數,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