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思考:關於詩歌意象1

思考:關於詩歌意象1

選擇意象作為解讀詩歌的切入點,主要出於以下考慮:第壹,意象是詩歌的基本單位,是詩歌藝術的靈魂..古詩的情感和整體審美效果都是由具體可感的意象產生的。作者通過意象整合自己的情感,讀者通過想象在意象中探尋內涵和體驗。因此,意象是連接主客體的情感橋梁,是交流審美經驗的紐帶,是欣賞審美再創造的物質基礎。可以說,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詩歌的靈魂。

其次,以意象為切入點欣賞詩歌,符合詩歌的本質特征。與其他文學體裁相比,詩歌最具抒情性和情感性。但受中國自古以來含蓄表達習慣的影響,詩人很少在作品中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即使情緒強烈到快要爆發,在表達的時候也會壹波三折,或者用風景來抒發自己的感情,或者表達自己的願望。所以,詩人有借助客觀意象表達主觀感受的習慣,借助意象表達逐漸表達自己的感受,也逐漸成為彼此心照不宣的藝術舉動。詩人用月亮來思念故鄉,用酒來宣泄苦悶,用鵝來思念,用柳樹來訴說鄉愁,用鏡子來哀嘆轉瞬即逝的青春,用河流來表達無盡的惆悵,用空山來表達隱逸之誌等等。在前人無數的詩歌中,有些意象脫穎而出,備受青睞,逐漸凸顯其獨特的地位;同時,常見意象的深層含義和多層含義在很多詩人的很多作品中逐漸統壹和固定,成為大家的常識。比如,遠方送來壹顆紅豆,妳就知道我在想妳。這屬於文學和文人的浪漫。

第三,從意象的角度解讀詩歌,很容易突破古詩詞教學的核心問題。從意象的角度解讀詩歌不僅符合古代詩歌的特點,也自然成為詩歌鑒賞的壹個很好的突破口。詩歌鑒賞往往包括意境、人物形象、情感、表達技巧等等。以上困難幾乎都涉及到意象的重要把握:意境是意象組合形成的藝術境界,人物形象置於意象組成的意象中,情感表達的載體恰恰是經典意象。因此,以意象為切入點賞析詩歌,有助於克服詩歌內容、情感、技巧、主題等諸多問題,從而有效突破詩歌教學的核心問題。

最後,基於意象鑒賞的詩歌鑒賞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對“審美與創造”有如下解釋:“審美與創造,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形成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審美經驗、評價能力、審美表達和創造能力。”基於意象鑒賞的詩歌鑒賞是壹個培養和提高審美鑒賞能力的過程,從理清意象,分析意象的特點和內涵,鑒賞意境,借助意象把握詩人的處境和情感抱負,進而全面把握詩歌的主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審美意識逐漸覺醒,審美情趣提高,創造潛能被激發。

受中國文學作品整體簡潔含蓄的語言風格影響,作為“文學鑒賞中的閃電戰”,中國的詩歌不僅篇幅短小精悍,而且很少以抒情的方式直接抒發感情,多見於委婉曲折的表達方式。詩人和詩人往往不會直接表達內心的感受。借景抒情,托物言誌,是他們非常常見的方法,產生了“說壹套做壹套”的藝術效果。於是,就有了壹個屬於詩歌的詞——“意象”。意象中的“象”指的是客觀物體或形象,“意”指的是作者的主觀感受。

詩人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傾註到客觀意象中形成意象,即詩歌中的意象必須被作者賦予某種主觀感受,沾染作者的主觀色彩。它既是現實生活中重要物體和意象的集合,也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和詩人主觀感受的載體。

南朝劉勰在《文心雕沈龍四》中提到“然後玄解屠戮,尋聲法而定墨;壹個獨自發光的匠人,能窺其象,能載之。”詩歌的壹大魅力往往在於詩人創造的壹個新穎的“意象”或壹組意象,用來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意象出現後,逐漸確定具體意象的深層含義和多層內涵。如“月”表達“思念”之情,常塑造遊子和思鄉女子形象;“菊花”象征不畏權貴,追求淡然,往往塑造了壹個隱士的形象;“柳”因諧音“留”而含離別之意,常塑造離別友人的形象;《雁》因其“纏足書”而能傳信,寄托著漂泊與牽掛的情懷,常刻畫壹個相思之人的形象,等等。類似的形象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