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兩首四言歌謠——壹種古老的詩歌形式
相傳黃帝的歌謠《奏歌》:“斷竹,續竹,飛土,吃肉。”
《周易·屯留二》:“屯如,快如;騎著馬,如斑點;哎,結婚吧。”
過渡到四個字:《詩經》。
二、騷體——楚國的壹種新詩風
繼《詩經》之後,楚國出現了壹種全新的詩體——“楚辭”。以屈原的《離騷》為代表,又稱“騷體詩”。
特點:
句式靈活,打破了四字體的刻板印象,過渡到五七個字。
大量的楚方言被吸收進詩歌中,語言華麗多彩。
長度加長,內容增加。
從此,楚辭和詩經* * *構成了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大流派,風騷(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
三、從漢樂府到五言詩——古代詩歌的基本形式
1,樂府
樂府是朝廷常設的音樂管理部門和機構名稱。漢武帝時期,樂府得到了擴大和發展。樂府除了組織文人創作供朝廷使用的歌詩外,還廣泛收集全國各地的歌謠。後來,這些由樂府創作並保存下來的歌詩,就被稱為樂府詩。
兩漢樂府詩的本質是民歌。特點:“感悲喜,皆出於事”。
從魏晉壹直到唐代,文人模仿樂府,創作了許多借舊題新的詩歌。(曹操《豪李星》、鮑照《準則難行》)從杜甫開始,我自己開始了寫實事的新課題。如:軍車店、二供路等。元稹和白居易的“新樂府運動”。音樂和話題雖然不復存在,但更接近樂府精神。
郭懋謙收集漢唐樂府詩,編選樂府詩。
2.五言詩
自東漢以來,文人吸收樂府民歌的營養,創作五言詩。它使詩歌創作走出了困境,產生了《古詩十九首》這樣壹部成熟的五言詩。魏晉時期,“五字沖天”。
五言詩的主要優點是:四言詩節奏單調,韻律平淡;五言,可容納單音詞和雙音詞,節奏多樣,生動活潑。
四七言古詩——古代詩歌的另壹種重要形式
七言體並不比五言詩晚,但它的興盛卻比五言詩晚。
曹丕的《葛炎行》是第壹首成熟的七言律詩。
七言體真正盛行是在唐朝以後。
動詞 (verb的縮寫)從永明體到格律體——古代詩歌的格律體
南朝齊雍時期,沈約等人將漢語四聲運用到詩歌創作中,使詩歌按照漢字聲調的組合變化和壹定的規律排列,達到鏗鏘、和諧、悅耳的效果。後人把這種詩稱為“永明體”。因為是相對於古詩而言的,所以也叫新詩。奠定了唐詩輝煌的基礎。
詩歌在唐代達到了繁榮的頂峰。尤其是在格律詩中。成了人們壹般所說的唐詩的代名詞。寶藏。
6.唐宋詞與元明散曲——“以曲定詞”的兩種格律詩體
1,字
詞是“以樂定詞”的新格律體。起源於民間,最初是在音樂家和藝妓之間口頭流傳。中唐時期,有詩人研究創作。張的《漁歌》和白居易的《憶江南》,尤其是《菩薩蠻》和《憶秦娥》,據說都是為李白所作,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宋代詞極為繁榮,甚至被視為宋代文學的代表。而且還有不同的風格和流派。主要有兩大派:婉約派和奔放派。婉約詞歷來是正宗詞,但自蘇軾開創豪放詞以來,婉約詞已成為對立的兩派。
2.誇脫(quart的縮寫)
屈是繼詞之後的又壹種合唱詩。起初主要在民間傳唱,後來由文人創作,成為抒情主體文體,成為元代的“世代文學”。
元曲由戲劇和散曲組成。
散曲基本包括詩和套數兩大類。
小令:壹首簡短的單曲。如:張的《山羊潼關懷古》。
套數:由同壹宮調中的幾個曲子組成(最少兩三個,但不限於多個)。拓展了空間,成為了組詩的壹種形式。比較著名的有:馬致遠的雙調夜行船,隋的總調《呢喃與高祖歸來》。
散曲的主要特點是:第壹,通俗。口語化、散文化傾向十分突出。如:關漢卿的《沈湎東風愛》。第二是幽默。特別適合寫壹些諷刺作品,比如《高祖歸來》。語言天生潑辣,這才是它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