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二十四橋月夜》全詩賞析?

《二十四橋月夜》全詩賞析?

《二十四橋月夜》壹詩出自唐代詩人杜牧《寄揚州知府韓綽》壹詩。全詩賞析如下:

作品欣賞1

這是壹首調侃的詩。這首詩的第壹個對聯是關於江南的秋景,表現了思念故人的背景。詩末借揚州二十四橋典故,調侃好友韓楚。意思是妳在揚州,江北,這深秋哪裏教美女吹笛子好玩?頹廢而喧鬧的地方,讓詩人懷念起隔江相望的青山綠水。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至九月初,杜牧曾在淮南牛森如幕府(使館在揚州)做推官、秘書,認識了當時擔任我們節度使的韓綽。這首詩是杜牧離開揚州幕府後不久送給韓綽的,具體的寫作時間大約是大和九年秋或者開城元年。杜牧在韓死後寫了壹首《為韓綽哭泣》的詩,可見他與韓綽的交情之深。

前兩句是“青山隱隱有水,江南草秋未枯”。回憶壹下想象中的江南秋景:青山區,若隱若現,碧水悠悠,壹望無際。雖然現在是深秋,但江南溫暖的植被依然生機勃勃。揚州地處長江北岸,但整體氣候與江南無異。很多詩人都有“煙花三月下揚州”、“揚州路十裏春風”等詩句,說明揚州在當時人的眼裏簡直是繁花似錦,四季如春;詩人現在想到的是中原北部的揚州,自然就把揚州當成了美麗的“江南”。“草不枯”與“青山”和綠水的結合,突出了江南秋天的明媚、清麗、高遠和生機勃勃的特點。詩人十分懷念繁華的旅遊故土,在記憶和想象中賦予揚州完美。這兩句話刻意渲染了江南山川秀美、草木常青的清秋景色,只是為了給接下來的兩幅想象中的生活畫面提供壹個美好的背景。且第壹句是山與水相對,反復使用“昏”、“遠”等詞,第二句是“江南秋末”與“草未枯”的轉折,構成了抑揚頓挫、悠揚有致的風格,也隱約表達了詩人對姚思的期盼和對繁華舊遊的懷念之情。

“月夜二十四橋,玉人何處教笛吹?”詩中三四句優美的句子落在與他同行的老朋友韓綽身上,提醒他送上壹份禮物。借此機會,他展示了揚州獨特的美和他對揚州的懷念。詩人把記憶集中在“二十四橋月夜”上,因為這壹幕最能體現揚州的繁華與浪漫之美。二十四橋是唐代揚州橋梁的總稱。所謂“二十四橋月夜”,重點是小橋明月,其實相當於揚州的月夜,突出了揚州“江南”水鄉的特色。在揚州演戲的兩年時間裏,杜牧經常晚上在十裏長街唱歌跳舞,過著沈湎於詩酒的生活。那時候的韓楚壹定經常和詩人壹起遊歷。詩人問道:

此時此刻,妳在二十四橋中的哪壹座橋上教歌者吹笛子取樂?“何處”應在“二十四橋”上,在想象中表現出地點不確定的特點,用疑問隱約傳達出閑適、向往的意境。這幅由回憶和想象交織而成的月明橋上教笛的生活畫卷,既流露出詩人對揚州繁華景象和令浪漫才子神往的生活的懷念,又寄托了對昔日故地的思念,重溫彼此的情誼。既含蓄地表達了對朋友的善意嘲諷,也表達了對朋友現狀的無限敬佩。

作品欣賞2

揚州的繁華,唐世炎說,歷代詩人為它留下了多少膾炙人口的詩篇。這首詩格調悠揚,意境優美,流傳千年。我不知道韓卓是誰。杜牧送給他的詩* * *有兩首,另壹首是《哭韓卓》。看來兩人的交情很好。

首句落墨,化為遠景:青山蜿蜒,隱於天際,綠水如帶。“幽幽”與“悠遠”的重疊用詞,既描繪了壹幅美麗婉約的江南山水,又隱約暗示了詩人與友人的空間距離,悠揚的音調似乎蕩漾著詩人思念江南的柔情。歐陽修《走在沙灘上》:“愁越來越遠,遠方如春水”,“青山處處有,青山外行人更”,可見杜牧這首詩的意蘊。此時季節雖已過深秋,但江南草木未枯,景色依舊美麗。正是因為詩人在深秋難以忍受的壓抑和冷落,他對江南的青山綠水格外依戀,對遠離繁華繁花似錦的故鄉的故人念念不忘。

江南美景數不勝數,詩人記憶中最美的印象是揚州“月橋見仙”的景色(胡璋《淮南遊》)。難道妳沒聽說“人間有月夜,流氓有揚州”(許寧《憶揚州》),更何況當地景點二十四橋上還有仙女般的美女可看?二十四橋,說到揚州原有的二十四橋,也是吳佳磚橋,因古代二十四位美人在橋上吹笛而得名。“玉人”可以用來形容壹個美麗潔白的女子,也可以比喻壹個風流瀟灑的才子。從送詩的做法和最後壹句的“教”字來看,這裏的玉人應該是指韓綽。元稹《鶯鶯傳》中的“疑是玉人”壹句,可以證明中晚唐時期有玉人比喻才子的用法。詩人本該問候朋友近況,卻故意以戲謔的口吻調侃韓楚,問他是在哪裏教妓女們在秋後的每晚唱歌玩耍取樂的。這樣壹來,不僅韓綽的迷人才華隱約可見,兩人親密深厚的友誼也得以重溫,調侃中也微微流露出詩人對自己“十年揚州夢,贏得青樓惡名”的感激之情,從而為這首詩增添了不少魅力。杜牧也善於把這種調侃放在悠揚、唯美、俊朗的畫面中,所以雖然寫情色,卻不至於變得輕浮。這首詩巧妙地將二十四美人在橋上吹笛子的美麗傳說與“月色橋上見神仙”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客觀上造成了“玉人”指的是藝妓和舞女的恍惚印象。讀著讀著,讓人仿佛看到了月色籠罩的二十四橋上吹笛的美人,宛如壹個潔白光滑的玉人,仿佛聽到了悠揚的嘯聲飄蕩在江南寒冷的秋夜,回蕩在青山綠水之間。如此美好的境界,早已遠遠超出了調侃朋友的初衷。它喚起的不是風流才子的放蕩生活,而是對江南風光的無限向往:秋末之後依然如此美麗,春意濃時又會有多迷人?這種內在的趣味,精妙的思想,“什麽能說,什麽不能說”的寄托,“什麽能解,什麽不能解”(見葉燮原詩)的借鑒,是這首詩成功的秘訣。

來源

給揚州知府韓綽的壹封信——杜牧

原文

青山隱隱約約是千裏之外的綠水,秋天壹直是江南草木未枯。

二十四橋上皎潔的月光,是晴朗的夜晚。妳在哪裏教人吹簫?

翻譯1

青山在千裏之外,江南草木秋未枯。

二十四號橋上的明月,映著幽幽清夜。妳現在在哪教人口交,美女?

翻譯2

青山隱隱流,深秋江南草木未枯。

皎潔的月光照在二十四橋上。妳還在聽美容口交嗎?

關鍵詞註釋

韓卓:韓卓:未知。杜牧還有壹首詩《哭韓卓》。法官:觀察使節和我們使節的下級官員。當時韓綽好像是淮南省的判官。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公元835年(大和九年),杜牧為淮南刺史,是韓綽的同僚。

條條:指漫長而遙遠的河流。壹個是“瑤瑤”。

草未枯(diāo):壹個是“草已枯”。褪色:枯萎。

二十四座橋:二十四座橋。北宋時,沈括在《孟茜筆談補筆談》卷三中記載了各橋的位置和名稱。據說有壹座橋叫二十四橋。李鬥《揚州畫集》卷十五:“二十四橋是吳佳磚橋,壹座紅藥橋,在宰熙春臺後面,...揚州崇尚詞序雲,橋因古代二十四美人在此吹笛而得名。”

玉人:美男子。這是杜牧對韓綽的戲言。壹指揚州藝妓。老師:制造,制造。

簫:壹種樂器。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牧被任命為禦史,從淮南回到長安擔任幕府後寫的。具體成書時間約為唐文宗大和九年(835)秋或開城元年(836)。唐文宗大和七年(833)至大和九年(835),杜牧為淮南刺史,是韓綽的同僚。

唐代的揚州是長江中下遊的繁華大都市。到處都有許多商店、商人和餐館跳舞亭。“每重城朝夕,常有絳紗燈籠數萬盞,在空中閃耀,九裏三十步街,珠翠滿吞,宛若仙境”(《太平廣記》卷二七三引《唐·》杜牧,“放蕩不羈”的杜牧,在這樣的環境下,常出沒青樓崇尚親情,風流韻事多。韓綽在這方面是他的同事,所以回到長安後寫詩作為禮物。

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852),牧之樊川人,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Xi)人,唐代詩人。杜牧被稱為“小杜”,以區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杜麗”。因晚年住在長安南樊川別墅,後被稱為“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