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白居易
從鼓山寺北側到嘉亭西側,湖水剛剛與堤岸持平,雲層較低,湖面上的波浪連成壹片。
幾只早起的黃鸝競相飛到陽光溫暖的樹上,它們的新燕子在巢裏帶著泥。
五顏六色的春花會漸漸迷住人們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只能勉強遮住馬蹄。
我最愛西湖東岸的美,我看不夠,尤其是綠楊下的白沙堤。
翻譯:
從鼓山寺北到嘉亭西,湖面上的泉水剛好與大堤平齊,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
幾只早起的黃鸝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新來的燕子忙著築巢捧泥。
花兒漸開,讓人眼花繚亂,淺淺的草剛好能蓋住馬蹄。
喜歡的湖東邊的美景,我是百看不厭的,楊柳在成排的樹蔭下跨過壹條白沙堤。
註意事項:
錢塘湖:杭州的西湖。
鼓山寺:建於南北朝陳文帝初年(522 ~ 565),名成府,宋代改名光華。孤山:在西湖的內湖和外湖之間,因不與其他山相連,故稱孤山。有壹座俯瞰西湖的孤山亭。
賈庭:也叫賈公庭。西湖中的壹個景點是唐代賈全建造的。唐貞元年間(唐德宗年,785 ~ 805),賈全任杭州刺史,在錢塘江畔建亭。這座亭子被稱為“賈亭”或“賈公亭”,壹直持續到唐朝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與堤岸平齊,即泉水初漲。初:古漢語中用作副詞,常用來表示時間,表示很快。
低雲足:白雲重疊,與湖面的波浪相連。好像雲很低,所以說雲腳低。指出春遊的起點和方式,重點描繪湖的景色。下雨或雨剛停的時候比較常見。
雲足:接近地面的雲氣,多見於剛開始下雨或雨停時。“足”的本義是指人和動物行走的器官。這裏指的是低垂的雲朵。
早春鶯:早春來的黃鸝。鶯:黃鸝,歌聲委婉動聽。競相暖樹:競相飛向向陽的枝頭。暖樹:面向太陽的樹。
欣彥:壹只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拿著。燕子嘴裏含著泥築巢。擡頭看看春天能看到什麽,載歌載舞,生機動人。專註於鳥類。
雜花:繁花。漸漸:副詞,漸漸。欲望:副詞,意誌,意誌。迷人的眼睛:耀眼。
淺草:淺草。
天賦:剛剛好。
沒有(mà):蓋了,蓋了。
湖東:以鼓山為參照,白沙堤(即白堤)在鼓山東北。線路不足:旅遊百看不厭。夠了,滿足了。
陰:同“陰”指樹木的蔭涼。白沙堤:今天的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位於西湖東岸,唐代以前就有。
創作背景:
長慶二年(公元822年,唐穆宗時期)七月,白居易任杭刺史,鮑莉元年(公元825年,唐敬宗時期)三月,任蘇州刺史,所以這首《錢塘春遊》寫於長慶三、四年(公元823、824年)春。
贊賞:
這是壹首描寫西湖美景的著名詩歌。這首詩抓住了各地環境和季節的特點,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恰到好處。
第壹首詩緊扣主題,總是寫湖。前面壹句話點出了錢塘湖的位置和周邊“樓臺參差不齊”的情況。兩個地名並用,說明詩人是邊走邊看。後壹句的正面,湖水明亮如水:春水初起,水面與堤岸平齊,空中的白雲與湖面蕩漾的水波相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
對聯從靜態到動態,從全景寫意到細節工筆畫。首先,寫下妳擡頭能看到的東西。鶯鶯在歌唱,燕子在舞蹈,顯示了春天的活力。黃鸝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鶯聲婉轉,傳播著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勤勞,激勵著人們在春天開始勞作,它們都書寫著早春的生機。“幾處”壹詞概括了鸚哥對他者的呼喚和詩人自左而右尋聲的情態。對“誰家”壹詞的懷疑,表現了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使讀者產生豐富的聯想。
頸帶寫作俯瞰妳看到的花和植物。因為現在是初春,還不是花開的季節,所以我們看到的不是五顏六色的花,而是東壹簇西壹簇,用壹個字“亂”來形容。而春草並沒有長得茂盛,只有它沒有馬蹄那麽長,所以用壹個字“淺”來形容。這種聯想中的“漸欲”和“才”,也是詩人觀察和欣賞的感受和判斷,使客觀的自然景物隨著詩人的主觀感受變成眼中的風景,感染讀者。
這兩幅對聯詳細描寫了西湖春遊所見的景色,用“早”、“新”、“爭”、“啄”來表達鶯鶯燕的新到來。用“亂”、“淺”、“漸欲”、“才”來描繪花草的欣欣向榮之勢,這準確而生動地揭示了詩人邊走邊感受的初春氣象,給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詩人謝靈運的壹句“池中春草長,園中柳化鳴禽”,古今之妙,大受贊賞,正是因為他寫出了這種四季更替時壹見鐘情的喜悅。上面兩幅《錢塘春遊》的對聯,意境頗為相似,但白詩流傳更廣。威廉寫了詩人最喜歡的湖東沙洲。貫穿白堤的錢塘湖,位於湖的東面,可勝全湖。只見在青楊的樹蔭下,平坦細長的白沙堤躺在碧波中,堤上騎馬的人們在編織,享受著春天的美好。其間,詩人飽覽湖光山色,心曠神怡。“行不足”說明自然風光很美,詩人還活著。
這首詩就像壹篇短小精悍的遊記,從鼓山、嘉定到湖東、白堤。壹路上,在湖光山色、青山綠水的美景中,詩人大飽眼福,載歌載舞,陶醉在鳥語花香中,最後,他沿著白沙堤,在楊柳掩映下依依不舍地離去。耳邊還在回響著萬物奏響的春天的贊歌,壹首首充滿自然融合之趣的優美詩篇不由自主地在我心中流淌。
前人說“樂天的詩充滿情感,入人肝脾,隨物而形,滿處”(的蘇華),又說“樂天的詩極其深刻可愛,常以眼前之事為己言,而他人未作”(的華)。這首詩的語言樸實清新自然,精心挑選的鏡頭用線描的方式寫進詩裏。形象生動,即景即情,作者在生意盎然的早春遊湖時的喜悅之情,值得以上評論。
關於作者:
白居易(772-846),河南新鄭人,祖籍太原,樂天、象山居士、醉陰人。他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三大詩人之壹。白居易、元稹* * *倡導新樂府運動,與劉禹錫並稱世界“白元”、“白柳”。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樸實通俗,被譽為“詩人魔術”、“詩人之王”。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死於洛陽,葬於香山。流傳至今的有白的《長慶集》,代表作有《長恨歌》、《炭人》、《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