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表示很積極的成語

表示很積極的成語

急先鋒 比喻沖鋒在前或積極領頭的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三回:“為是他性急,撮鹽入火,為國家面上,只要爭氣,當先廝殺,以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鋒。”

安坐待斃 坐著等死。指不積極想辦法,坐等滅亡。

出處:明·李贄《焚書·復鄧鼎石》:“惟是世人無才無術,或有才術矣,又恐利害及身,百般趨避,故亦遂因循不理,安坐待斃。”

當仁不讓 原指以仁為任,無所謙讓。後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

出處:《論語·衛靈公》:“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斂手待斃 斃:死。捆起手來等死。比喻遇到困難不積極想辦法,坐著等失敗。

出處:宋·洪邁《容齋續筆·靖康時事》:“予頃修《靖康實錄》,竊痛壹時之禍,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數十萬,曾不能北向發壹矢、獲壹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斃。”

束手待斃 斃:死。捆起手來等死。比喻遇到困難不積極想辦法,坐著等失敗。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回:“兵臨城下,將至壕邊,豈可束手待斃!”

束手待死 比喻遇到困難不積極想辦法,坐著等失敗。同“束手待斃”。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回:“曹兵既至,豈可束手待死,某願助使君破之。”

束手就斃 斃:死。捆起手來等死。比喻遇到困難不積極想辦法,坐著等失敗。

出處:宋·洪邁《容齋續筆·靖康時事》:“予頃修《靖康實錄》,竊痛壹時之禍,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數十萬,曾不能北向發壹矢、獲壹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斃。”

束手就殪 比喻遇到困難不積極想辦法,坐著等失敗。同“束手待斃”。

四平八穩 原形容身體各部位勻稱、結實。後常形容說話做事穩當。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錯,缺乏積極創新精神。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四回:“戴宗、楊林看裴宣時,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穩,心中暗喜。”

玩物喪誌 玩:玩賞;喪:喪失;誌:誌氣。指迷戀於所玩賞的事物而消磨了積極進取的誌氣。

出處:《書·旅獒》:“玩人喪德,玩物喪誌。”

望風響應 望:看。風:風聲。看到對方有什麽舉動,就積極響應。

壹分為二 哲學用語,指事物作為矛盾的統壹體,都包含著相互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積極方面,也看到消極方面。

出處:宋·邵雍《皇極經世緒言》卷七:“太極既分,兩儀立矣。陽上交於陰,陰下交於陽,四象生矣……是故壹分為二,二分為四。”

壹馬當先 原指作戰時策馬沖鋒在前。形容領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眾前面,積極帶頭。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陣,壹馬當先,馳下山來,猶如天崩地塌之勢。”

坐而待斃 坐著等死。比喻遭遇危難而不采取積極的坐著等死措施。

出處:語出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

坐而待弊 坐著等死。比喻遭遇危難而不采取積極的措施。

出處:語出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