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虔字四字成語

虔字四字成語

1. 四字成語,虔話

沒有含“虔話”的成語,含“虔”字的成語只有三個:1、竭力虔心jíe lì qián xīn解釋誠心誠意地用全力做某件事情。

出處南朝·梁·蕭衍《遊鐘山大愛敬寺》詩:“始得展身敬,方乃遂心虔。”結構聯合式成語用法作定語、狀語;用於處事例句了辦好這所學校,大家都是~地工作著。

2、壹秉虔誠yī bǐng qián chéng解釋指誠心誠意。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壹零壹回:“那鳳姐兒也無心瞻仰聖像, 壹秉虔誠,磕了頭,舉起簽筒默默的將那見鬼之事並身體不安等故祝告了壹回。”

結構偏正式成語用法作謂語、狀語;用於處事例句先是安老爺帶了安公子,次後便是安太太帶了張姑娘,各各~,焚香膜拜。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3、心虔誌誠xīn qián zhì chéng解釋虔:恭敬。

心意恭敬、誠懇。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十九回:“委實心虔誌誠,料不能逃菩薩洞察。”

結構聯合式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誠懇英譯with pious wishes。

2. 有關恭敬的四字成語

畢恭畢敬 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鞠躬盡瘁 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必恭必敬 恭、敬:端莊而有禮貌。形容態度十分恭敬。

程門立雪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踧踖不安 恭敬而不安。意謂恭敬而不自然的樣子。

打躬作揖 拱、揖:兩手合抱致敬。彎身報拳行禮。表示恭敬順從或懇求的樣子。

點頭哈腰 比喻虛假的恭敬或過分的客氣。

恭逢其盛 恭:恭敬;逢:遇到;盛:盛況,盛會。敬逢這壹盛況或盛會。

恭賀新禧 禧:吉祥幸福。恭敬地祝賀新年幸福吉祥如意。賀年的常用語。

恭而有禮 恭:恭敬;禮:禮節。恭敬又有禮節。

恭敬桑梓 恭敬:尊敬,熱愛;桑梓:桑樹和梓樹,古時家宅旁邊常栽的樹木,比喻故鄉。熱愛故鄉和尊敬故鄉的人。

恭默守靜 默:沈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沈默,不講話,保持肅靜。

拱手而降 拱手:兩手在胸前合抱表示恭敬。恭恭敬敬地俯首投降。

敬謝不敏 謝:推辭;不敏:不聰明,沒有才能。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夠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辭做某事的婉辭。

磕頭禮拜 磕頭:舊時禮節,跪在地上頭碰地。禮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禮。恭敬地跪在地上叩頭行禮。

敬陳管見 敬陳:恭敬地陳述;管見:從管子裏觀看東西,所見極小,指淺陋的見解。畢恭畢敬地闡明自己淺陋的見解或建議。多用於自謙詞。

斂容屏氣 斂容:收起笑容,態度變得嚴肅。屏氣:閉住氣不敢出聲。比喻有所畏懼而恭敬謹慎,不敢稍微放肆。

屏聲息氣 抑制著呼吸使不出聲音。形容恭敬畏懼的神態。

前倨後恭 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後來恭敬。形容對人的態度改變。

卻之不恭 卻:推卻。指對別人的邀請、贈與等,如果拒絕接受,就顯得不恭敬。

肅然起敬 肅然:恭敬的樣子;起敬:產生敬佩的心情。形容產生嚴肅敬仰的感情。

溫良恭儉讓 原意為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這五種美德。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現也形容態度溫和而缺乏鬥爭性。

洗耳恭聽 洗幹凈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

五體投地 兩手、兩膝和頭壹起著地。是佛教壹種最恭敬的行禮儀式。比喻佩服到了極點。

心虔誌誠 虔:恭敬。心意恭敬、誠懇。

小心翼翼 翼翼:嚴肅謹慎。本是嚴肅恭敬的意思。現形容謹慎小心,壹點不敢疏忽。

翼翼小心 形容恭敬小心,絲毫不敢疏忽懈怠。

打恭作揖 舊時禮節,彎身抱拳,上下擺動,表示恭敬。

敬事不暇 敬:恭敬。事:侍奉,為他人效勞。暇:空閑。恭敬地為他人奔走效勞,忙得沒有閑暇之時。

兄友弟恭 哥哥對弟弟友愛,弟弟對哥哥恭敬。形容兄弟間互愛互敬。

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解釋〗恭敬勤謹,盡心竭力工作,壹直到死為止。

若崩厥角 〖解釋〗①像野獸折了頭角壹樣。比喻危懼不安的樣子。②叩頭的聲響像山崩壹樣。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拜手稽首 拜手:作揖;稽首:古時的壹種跪拜禮,叩頭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於書信向對方表示敬意。

3. 堊字開頭四個字成語大全

沒有“堊”字開頭的四字成語,含“堊”字的成語也只有4個:

1、鼻堊揮斤

bí è huī jīn

解釋揮舞斧頭削除鼻端之堊。比喻指正錯誤。

出處典出《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

2、郢人斫堊

yǐng rén zhuó è

解釋比喻成熟、高超的技藝。同“郢匠揮斤”。

出處元·劉敏中《最高樓》詞:“郢人斫堊元無跡,仙家種玉不論畦。”

3、郢人斵堊

解釋比喻成熟、高超的技藝。同“郢匠揮斤”。

出處元 劉敏中 《最高樓》詞:“ 郢 人斵堊元無跡,仙家種玉不論畦。”

4、成風盡堊

chéng fēng jìn è

解釋形容技藝高超。

出處《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

4. “歹”字開頭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沒有“歹”字開頭的四字成語。

1、好歹不分

拼音: hǎo dǎi bù fēn

解釋: 指不分是非,不識好壞。

出處: 《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且好歹不分,眾何所勸?”

2、作歹為非

拼音: zuò dǎi wéi fēi

解釋: 做各種壞事。

出處: 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詳察這生分女作歹為非,更和這忤逆男隨波逐浪。”

3、好說歹說

拼音: hǎo shuō dǎi shuō

解釋: 形容用各種理由或方式請求或勸說。

出處: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三回:“掌櫃的便同他們好說歹說,說我們都是鄉鄰,妳們也犯不著來害我。”

舉例造句: 對這種人好說歹說都沒有用的。

4、不識好歹

拼音: bù shí hǎo dǎi

解釋: 不知好壞。指愚蠢,缺乏識別能力。

出處: 《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九阿姐]方才告訴我許多話,說妳不識好歹,放著鵝毛不知輕,頂著磨子不知重,心下好生不悅。”

舉例造句: 給妳們讀壹點古書總是好意;古書又不是毒藥,竟會這樣胡鬧起來,這明明是不識好歹呀!

5、三好兩歹

拼音: sān hǎo liǎng dǎi

解釋: 身體三天好,兩天不好。指時好時病。形容體弱。

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虔婆道:‘也常時三好兩歹的,虧的太平府陳四老爺照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