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大般涅盤經》三二:爾時大王,即喚眾盲各各問言:“汝見象也?”眾盲各言:“我已得見。”王言:“象為何類?”
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譯文:從前,有四個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麽樣子,可他們看不見,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齒。他就說:“我知道了,大象就像壹個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蘿蔔。”高個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
“不對,不對,大象明明是壹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來。“妳們凈瞎說,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來矮個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卻嘟嚷:“唉,大象哪有那麽大,它只不過是壹根草繩。”原來他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
四個盲人爭吵不休,都說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樣子。而實際上呢?他們壹個也沒說對。後以盲人摸象比喻看問題以偏概全。?
擴展資料:
“盲人摸象”的寓意是不能只看到事物的壹部分而應看全局才能了解事物的全面和真實情況?。
“盲人”其實也是通過調查而不是憑空臆想來了解,“摸”也體現出了壹定的實證理念,象耳“如箕”、象鼻“如杵”、象尾“如繩”,都不失為真知。問題就在於,對視角的局限性缺乏自知之明,固執地把局部當全局,把微觀當宏觀,真知就會滑向偏見。
另外,心理學、傳播學上有個概念叫“刻板印象”,指的是某些概括性、普遍性的結論,由於並非以普遍事實為基礎,只是局限於個案或有限材料,造成對某類事物持穩定不變的看法。認識“盲人摸象”的局限性,正是要避免在越來越復雜的中國制造刻板印象。
百度百科-盲人摸象
人民網-國產經典成語故事動畫盲人摸象
人民網-認知中國不能“盲人摸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