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滿不在乎、置若罔聞、置之不理、目空壹切、漠不關心、得過且過、置身度外、不聞不問等。
1、滿不在乎
滿不在乎是壹個成語,讀音是 mǎn bù zài hu,形容絲毫不在意、無所謂的樣子。
現代朱自清《執政府大屠殺記》:“區區壹條生命,在他們眼裏,正和壹根草,壹堆馬糞壹般,是滿不在乎的!”
2、置若罔聞
置若罔聞是壹個成語,讀音是zhì ruò wǎng wén,意思是放在壹邊不管,好像沒有聽見壹樣;形容不重視、不關心。
明·朱國禎《湧幢小品》:“當中書言時,沈宜厲聲力折,只因心中惱他,置若罔聞。”
譯文:當中書說話是,沈宜嚴厲地大聲喊叫用力折斷,知識因為心中惱恨他不重視不關心。
3、置之不理
置之不理是壹個漢語詞匯,拼音是zhì zhī bù lǐ,意思是放在壹邊,不去理睬它。
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十六回:“各人聽了,反不以為是,就有說他是嫌錢多的,又有說他是願貧不願富的,鄧儀卿種種置之不理而已。”
譯文:每個人聽了之後,反而不認為是對的, 就有人說他是嫌錢多,又有人說願意貧困也不願意富裕,鄧儀卿沒有理會而已。
4、漠不關心
漠不關心是壹個成語,讀音是mò bù guān xīn,意思是對人對事感情冷漠,淡然處之,不放在心上。指不安心工作,事業心不強。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四問:“到底人家的馬,漠不關心,並不當心餵草餵料。
譯文:到底是因為是別人的嗎,不放在心上,並不用心用草餵飼料。
5、不聞不問
不聞不問是壹個漢語成語,拼音是bù wén bù wèn,是指人家說的不聽,也不主動去問。形容對事情不關心。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七十六回:“也不想想朝廷家平空的丟了壹個太守,也就不聞不問,焉有是理。”
譯文:也不想壹下朝廷沒了壹樂太守,也沒有主動去問,不關心,還有道理嗎。
百度百科--漠不關心
百度百科--置之不理
百度百科--置若罔聞
百度百科--滿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