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樓臺先得月”本義是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後比喻由於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搶先得到某種利益或便利。
出處:
近水樓臺先得月(拼音:jìn shuǐ lóutái xiān dé yuè)是壹則來源於文人詩作的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俞文豹《清夜錄》。
成語故事:
範仲淹是北宋時的政治家、文學家。小時家境貧困,但他勤奮學習,博覽群書,學識淵深。先後出任右司諫(向皇帝提意見的官)、知州(地方行政長官)、參知政事(副宰相)等官。
範仲淹為人正直、待人謙和,特別善於使用人才。範仲淹擔任杭州知府之時,城中的文武官員大都得到他的關心幫助,在他的推薦下,那些官員們都得到了能發揮自己才幹的職務,心裏都很感激和崇敬他。
只有壹個名叫蘇麟的巡檢官,在杭州所屬的外縣工作,接近範仲淹的機會很少,所以壹直沒有被推薦和提拔,心中感到十分遺憾。
壹次,蘇麟因公事要見範仲淹,乘此機會,他寫了壹首詩獻給範仲淹。詩中有這麽兩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意思是靠近水邊的樓房可以最先看到月亮,朝著陽光的花草樹木容易成長開花,顯現出春天的景象。
蘇麟用這兩句詩來表達對範仲淹的不滿,巧妙地指出那些接近他的人都得到了好處。範仲淹看後心領神會,不禁哈哈大笑,於是就根據蘇麟的意見和希望,為他找到了合適的職位。
運用示例
明·湯顯祖《紫釵記?權誇選士》:“凡天下中式士子,都要參謁太尉府,方許註選。正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王火《戰爭和人》(二)卷壹:“重慶對不起您,直到今天也沒倚重您,您要是肯同任先生壹起、壹定能被他借重,既在上海、為什麽不‘近水樓臺先得月’?”
聶紺弩《魯迅——思想革命與民族革命的倡導者》:“(日本)處於東方,是中國的緊鄰,所謂近水樓臺,侵略中國,比其它的帝國主義更為方便。”?
蕭乾《壹本褪色的相冊?〈魚餌?論壇?陣地〉》:“他在清華大學圖書館工作,近水樓臺,可以看到最新的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