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文康《兒女英雄傳》:“這邊兩個新人在新房裏乍來乍去,如蛺蝶穿花;若即若離,似蜻蜓點水。”
近義詞:敬而遠之、貌合神離。
反義詞:親密無間、親如骨肉。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態度不明朗。
例句:他的書雖然和《了凡綱鑒》也有些相合,但大段又很不相同,若即若離,令人不知道講起來應該怎樣拉在壹處。
造句:
1、勞動教育作為壹個老面孔,我們既熟悉又陌生,人們對它若即若離,處於壹種模糊的狀態。
2、後生在後邊跟隨,若即若離,並不言語。
3、色彩鮮艷的橘紅色和白色相間的小醜魚、霓虹色的雙色天使魚好像總是和妳若即若離,而黑黃相間的蝴蝶魚則徑直從右側遊過來,吃掉了我手中的面包。
4、眺望遠方,眾山都在我的腳下,晨曦初照,山巒起伏,在飄渺的雲霧中忽遠忽近、影影綽綽、若即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