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用3,4句以內概括成語故事,並寫出成語意思,概括的越簡潔越好。

用3,4句以內概括成語故事,並寫出成語意思,概括的越簡潔越好。

愛屋及烏  à i w ū j í w ū 烏:烏鴉。《尚書大傳·大戰》:“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意思是說,愛壹個人而連帶愛他屋上的烏鴉。後用“愛屋及烏”比喻因為愛壹個人而連帶喜愛和他有關系的人或事物。殃及池魚  yāng jí chí yú從前,有個地方,城門下面有個池塘,壹群魚兒在裏邊快樂地遊著。突然,城門著了火,壹條魚兒看見了大叫說:“不好了,城門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魚兒都不以為然,認為城門失火,離池塘很遠,用不著大驚小怪。除了那條魚兒之外,其它魚都沒有逃走。這時,人們拿著裝水的東西來池塘取水救火。過壹會,火被撲滅了,而池塘的水也取幹了,滿池的魚都遭了殃。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火——水——魚是有聯系的,池塘的水能滅城門的火,這是直接聯系,魚兒與城門失火則是間接聯系,它是通過池水這個中間環節而發生聯系的。比喻無端受禍。  2、指有典故來源的成語,不包括沒有典故來源的成語。東施效顰  來源於:《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顰其裏,其裏之醜人見而 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裏。其裏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至死不悟  zhì sǐ bù wù  成語典故: 至:到;悟:醒悟。到死也不醒悟。  成語出處: 唐·柳完元《臨江之麋》:“麋出門,見外犬在道甚眾,走欲與為戲。外犬見而喜且怒,***殺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安步當車  ān bù dàng chē  成語典故: 安:安詳,不慌忙;安步:緩緩步行。以從容的步行代替乘車。  成語出處: 《戰國策·齊策四》:“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不二法門  bù èr fǎ mén  成語典故: 不二:指不是兩極端;法門:佧行入道的門徑。原為佛家語,意為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法門。後比喻最好的或獨壹無二的方法。  成語出處: 《維摩詰經·入不二法門品》:“如我意者,於壹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成語例句: 歷觀戰史,水戰用火攻,是顛撲不破的不二法門。(高陽《清宮外史》下冊)暗室不欺  àn shì bù qī  成語典故: 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不做見不得人的事。  成語出處: 唐·駱賓王《螢火賦》:“類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成語例句: 知縣生平暗室不欺,既讀孔、孟之書,怎敢行盜跖之事?(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三)匕鬯不驚  bǐ chàng bù jīng  成語典故: 匕:古代的壹種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廟祭祀用物。形容軍紀嚴明,所到之處,百姓安居,宗廟祭祀,照常進行。  成語出處: 《周易·震》:“震驚百裏,不喪匕鬯。”  成語例句: 贛、寧之亂,坐鎮上遊,匕鬯不驚,指揮若定。(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三十六回)筆大如椽  bǐ dà rú chuán  成語典故: 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成語出處: 《晉書·王珣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  成語例句: 詞清若玉,筆大如椽。(清·陶曾佑《論小說之勢力及其影響》)筆下生花  bǐ xià shēng huā  成語典故: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寫作的詩文極佳。  成語出處: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下》:“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成語例句: 晚唐詩人杜牧才氣過人,筆下生花,創作了許多詩文佳品,尤以《阿房宮賦》傳誦千古。不蔓不枝  bù màn bù zhī  成語典故: 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不拖泥帶水。  成語出處: 宋·周敦頤《愛蓮說》:“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成語例句: 做下去,年深日久之後,先生就不再刪改妳的文章了,只在篇末批些“有書有筆,不蔓不枝”之類。(魯迅《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訣》)赤子之心  chì zǐ zhī xīn  成語典故: 赤子:初生的嬰兒。比喻人心地純潔善良。  成語出處: 《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成語例句: 堯、舜、禹、湯、周、孔,時刻以救民濟世為心,所謂赤子之心,原不過是“不忍”二字。(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壹壹八回)低唱淺斟  dì chàng qiǎn zhēn  成語典故: 低唱:輕柔地歌唱;斟:喝酒。聽人輕柔地歌唱,並自在地慢慢飲酒。形容壹種安樂自在的神態。  成語出處: 宋·無名氏《湘湖近事》:“陶谷學士,嘗買得黨太尉家故妓……,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銷金暖帳下,淺斟低唱,飲羊羔美酒耳。’谷愧其言。”焚骨揚灰  fén gǔ yáng huī  成語典故: 燒掉屍骨,揚棄骨灰。形容非常仇視。  成語出處: 《梁書·侯景傳》:“曝屍於建康市,百姓爭取屠膾啖食,焚骨揚灰。”焚膏繼晷  fén gāo jì guǐ  成語典故: 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成語出處: 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  成語例句: 相傳文人目多眚,歸咎讀書,焚膏繼晷,以致損明。(清·張潮《虞初新誌·三儂贅人廣自序》)噤若寒蟬  jìn ruò hán chán  成語典故: 噤:閉口不作聲。象深秋的蟬那樣壹聲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  成語出處: 《後漢書·杜密傳》:“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成語例句: 他的話完了,臺下有幾個人拚命地高聲鼓掌,而更多的人卻噤若寒蟬、面面相覷。(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俗不可耐sú bù kě nài  成語典故: 俗:庸俗;耐:忍受得住。庸俗得使人受不了。  成語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誌異·沂水秀才》:“壹美人置白金壹鋌,可三四兩許,秀才掇內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懸崖勒馬xuán yá lè mǎ  成語典故: 懸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馬:收住韁繩,使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比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  成語出處: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此書生懸崖勒馬,可謂大智矣。”  成語例句: 您鑄成大錯在前,已經對不起天地祖宗,趕快懸崖勒馬吧!(華而實《漢衣冠》三)  朝三暮四zhāo sān mù sì  成語典故: 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後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復無常。  成語出處: 《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成語例句: 厘定規則:怎樣服役,怎樣納糧,怎樣磕頭,怎樣頌聖。而且這規則是不象現在那樣朝三暮四的。(魯迅《墳·燈下漫筆》)  作威作福zuò wēi zuò fú  成語典故: 原意是只有君王才能獨攬權威,行賞行罰。後泛指憑借職位,濫用權力。  成語出處: 《尚書·洪範》:“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  成語例句: 姜三膘子壹輩子是作威作福,花天酒地。(曲波《林海雪原》二)  作繭自縛zuò jiǎn zì fù  成語典故: 蠶吐絲作繭,把自己裹在裏面。比喻做了某件事,結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成語出處: 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詩:“燭蛾誰救護,蠶繭自纏縈。”宋·陸遊《劍南詩稿·書嘆》:“人生如春蠶,作繭自纏裹。”  成語例句: 我們需要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但不可過於繁瑣,弄得作繭自縛,捆住自己的手腳。  重蹈覆轍chóng dǎo fù zhé  成語典故: 蹈:踏;覆:翻;轍:車輪輾過的痕跡。重新走上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訓,再走失敗的老路。  成語出處: 《後漢書·竇武傳》:“今不想前事之失,復循覆車之軌。”  成語例句: 要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以免重蹈覆轍。  重熙累洽chóng xī lěi qià  成語典故: 熙:光明;洽:諧和。指國家接連幾代太平安樂。  成語出處: 漢·班固《東都賦》:“至乎永平之際,重熙而累洽。”張銑註:‘熙:光明也。洽:合也;言光武既明,而明帝繼之,故曰重熙累洽。”  砥柱中流dǐ zhù zhōng liú  成語典故: 就象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壹樣。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蕩艱難的環境中起支柱作用。  成語出處: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  斷章取義duàn zhāng qǔ yì  成語典故: 斷:截斷;章:音樂壹曲為壹章。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壹段或壹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  成語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  成語例句: 宋人攻擊王介甫,說他將明妃寫成壹個不忠君不愛國的人,其實是斷章取義,故入人罪。(朱自清《清華的壹日》)  對酒當歌duì jiǔ dāng gē  成語典故: 對著酒應該放聲高唱。原意是人生時間有限,應該有所作為。後也用來指及時行樂。  成語出處: 漢·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成語例句: 盡都是把手為話,對酒當歌,鄭州浪漢委實多。(元·楊顯之《酷寒亭》第三折)  阿諛諂媚ē yú chǎn mèi  成語典故: 阿諛:迎合別人的意思,向人討好;諂媚:巴結,奉承。說話做事迎合別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討好。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裴晉公義還原配》:“只是這幫阿諛諂媚的,要博相國歡喜,自然重價購買。”  墮甑不顧duò zèng bù gù  成語典故: 甑:古代壹種瓦制炊器;顧:回頭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實,不再追悔。  成語出處: 《後漢書·郭泰傳》:“客居太原,荷甑墮地,不顧而去。林宗見而問其意,對曰:‘甑已破矣,視之何益。’”  奉天承運fèng tiān chéng yùn  成語典故: 奉:遵照;奉天:遵從天意,指皇帝受命於天;承運:繼承新生的氣運。指君權神授。封建帝王詔書開頭的套語。  成語出處: 明·沈德符《野獲編》:“太祖奉天二字,千古獨見。故神訓中雲:皇帝所執大圭上鏤‘奉天法祖’四字,臣下誥敕命中,必首雲‘奉天承運皇帝’。”  婦人之仁fù rén zhī rén  成語典故: 仕:仁慈。婦女的軟心腸。舊指處事姑息優柔,不識大體。  成語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成語例句: 吳王有婦人之仁,而無丈夫之決。(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八十回)  甘之如飴gān zhī rú yí  成語典故: 甘:甜;飴:麥芽糖漿。感到象糖那樣甜。指為了從事某種工作,甘願承受艱難、痛苦。  成語出處: 宋·文天祥《正氣歌》詩:“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成語例句: 背書背不出,“老師”往往大發嬌嗔,自然罵得人下不了臺,而張曜甘之如飴。(高陽《清宮外史》上冊)  甘瓜苦蒂gān guā kǔ dì  成語典故: 甜瓜的蒂是苦的。比喻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成語出處: 清·翟灝《通俗編·草木》:“甘瓜蒂苦,天下無全美也。”  邯鄲學步hán dān xué bù  成語典故: 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學步:學習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  成語出處: 《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成語例句: 寫作文不能照搬例文,那樣會像邯鄲學步壹樣,是寫不出好文章來的。  含英咀華hán yīng jǔ huá  成語典故: 咀:細嚼,引伸為體味;英、華:這裏指精華。比喻讀書吸取其精華。  成語出處: 唐·韓愈《進學解》:“沈浸濃郁,含英咀華。”  成語例句: 短小、精煉、深刻的文章,值得人們含英咀華。  好高騖遠hào gāo wù yuǎn  成語典故: 好:喜歡;騖:追求。比喻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  成語出處: 《宋史·道學傳壹·程灝傳》:“病學者厭卑近而騖高遠,卒無成焉。”  成語例句: 但是好高騖遠,貪抄捷徑的心理,卻常常妨礙人們去認識這最普通的道理。(秦牧《畫蛋·練功》)  囫圇吞棗hú lún tūn zǎo  成語典故: 囫圇:整個兒。把棗整個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成語出處: 《朱子語類·論語十六》:“道理也是壹個有條理底物事,不是囫圇壹物。”  成語例句: 讀書要善於思考,不能囫圇吞棗,不求甚解。  狐假虎威hú jiǎ hǔ wēi  成語典故: 假:借。狐貍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成語出處: 《戰國策·楚策壹》:“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成語例句: 果然府中來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別人狐假虎威的誆的去,這個卻保不得他。(明·淩蒙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毀家紓難huǐ jiā shū nàn  成語典故: 毀:破壞,毀壞;紓:緩和,解除。捐獻所有家產,幫助國家減輕困難。  成語出處: 《左傳·莊公三十年》:“鬥谷於菟為令尹,自毀其家以紓楚國之難。”  成語例句: 某等願從眾誌,毀家紓難,興復宋室。(清·吳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蕙心紈質huì xīn wán zhì  成語典故: 心靈如蕙草芬芳,品質似紈素潔白。比喻品行高潔。  成語出處: 南朝·宋·鮑照《蕪城賦》:“東都妙姬,南國麗人,蕙心紈質,玉貌絳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