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緩則貴,行緩則安,事緩則圓出處:出自清·俞萬春《蕩寇誌》:“看來此事,事寬則圓,急難成效”。
這句話沒有褒與貶的含義,只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暗含著中國人歷來的傳統意識。從古到今,被稱為“貴人”的人的壹言壹行,都關乎國計民生,不亂說,也不輕易表態。
“事緩則圓”是漢語成語,拼音是shì huǎn zé yuán,意思是碰到事情不要操之過急,而要慢慢地設法應付,可以得到圓滿的解決。出自清·俞萬春《蕩寇誌》:“看來此事,事緩則圓,急難成效。”
三國時期的陳宮,被曹操抓了俘虜,曹操有意寬容,而陳宮決意赴死。曹操勸說無效,就以他的父母妻子相威脅。陳宮思量壹晌,緩緩吐出兩句話:“我聞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
言下之意就是,壹個有孝心,有仁德的君王是不會殺別人的家人的,妳要做什麽人,自己看著辦吧。曹操聞言醒悟,不僅保住了陳宮家人的性命,還自己出錢接濟他們的生活。緩緩吐出的兩句話,勝過別人的千言萬語,有直抵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