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兵不動的意思是使軍隊暫不行動。現也比喻暫不開展工作。
按兵不動,拼音àn bīng bù dòng,是壹個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呂氏春秋·恃君覽》。按兵不動指掌握力量而暫不行動,以等待時機。比喻事情發生後持觀望態度而不肯行動。含褒義;在句中壹般作謂語、狀語。
《呂氏春秋·恃君覽》:趙簡子將襲衛,使史默往睹之,期以壹月。六月而後反,趙簡子日:“何其久也?”史默日:“…其佐多賢也。”趙簡子按兵而不動。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按兵不動”。
“按戀膠戶市兵不動”與“裹足不前”意義相近,都有暫時不行動的意思。區別在於“按兵不動”指的是控制軍隊不在前進等待時機,而“裹足不前”則是形容有所顧慮而不敢向前。
成語寓意:
成語榜汽試戀中趙簡子力排眾議,耐心等待史默的訊息,並接納良言,按兵不動,堪稱智者的典範。成語告訴人們,壹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就得順勢而為,培養良好的洞察力,並耐得住寂寞。
絲毫不分析周圍環境以及變化了的情境,僅憑壹時之勇,草率行事,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自己。這樣的人也往往更容易被扣上“莽夫”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