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我們常把考試落榜稱為“名落孫山”,什麽是孫山?

我們常把考試落榜稱為“名落孫山”,什麽是孫山?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經歷了朝代變更,山河變換,創造了非常多的制度、章程。而在人才選拔上的制度也是經歷了很長時間的變化,從秦朝時期的軍功爵制,到漢朝時期的察舉制,再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最終逐漸演變為科舉制。

科舉制在選拔人才方面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不僅為朝廷輸入了大量的政治、軍事等人才,同時也促進了階層流動,讓那些出身貧苦的寒門子弟有了出頭的機會。在科舉制中,我們對沒有考中的人稱?名落孫山?,那麽,?孫山?到底是什麽呢?

孫山?壹詞是壹個人名,出自宋朝範公偁的《過庭錄》。

故事說的是:在吳地,就是今天的蘇州地區,有壹個人名字叫孫山。孫山為人機靈,幽默風趣,很會說話。因為這樣,大家都認識他,還給他取了壹個外號?滑稽才子。

這裏的滑稽並不是?舉動或者說的話讓人發笑?,而是?會說話,善於表達?的意思。當時的人們都覺得參加科舉的都是有才能的人,中個舉可以出人頭地,在鄉親面前也特別榮耀。孫山家裏也很普通的,出身平凡,但是因為能言善辯,鄉親們便勸他去參加科舉,考個功名。

宋朝科舉制度經過改良,還是比較公平的,許多王公貴族的子孫也不是壹定就能考取功名。可見,宋朝科舉制度更重視考生的個人才能。

孫山想了想,覺得可行,於是就報名參加考試。

當時參加考試的還有他的壹個同鄉,於是兩個人結伴壹同前往京城參加科舉考試。考試結束之後,兩個人又壹起去看成績,公布的榜上孫山的名字在最後面,也就是最後壹名。同行的那個同鄉找了很長時間也沒找到,孫山也沒有看到他的名字,想來,應該是他沒有考中。

兩個人回到家中,大家都很關心他們的考試結果,那個同鄉的父親也問考得怎麽樣?同行的同鄉不好意思回答,覺得有點丟人。

大家又問孫山,孫山回答:我是上榜的最後壹個人,您兒子在我後邊。這樣壹句話,不僅委婉地回答了大家的疑問,同時也體現了孫山確實?會說話?。後來,大家就用名落孫山來形容考試沒有考好,沒能被錄取。

科舉制度隨著清王朝的滅亡也消失了,不過,它對我們後世的人才選拔制度還是有深遠的影響的。就像我們現在的高考就和科舉有點類似,也是從眾多的考生之中通過考試來選出優秀的人,而後這些人再深造,最終成為造福社會的人才。考試其實只是壹種選拔制度,對規定的學習內容做出檢驗,其中更重要的是經歷和感悟,在考試的過程我們更需要學會的是彌補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更進壹步,努力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