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禮崩樂壞還是禮壞樂崩?

禮崩樂壞還是禮壞樂崩?

是禮崩樂壞。禮崩樂壞,漢語成語,拼音是lǐbēngyuèhuài。意思是指封建禮教的規章制度遭到極大的破壞。出自《與簡竹居書》。

出自《論語·陽貨》“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

譯文:大人如果多年不辦周禮儀式,國禮就遭破壞不能上行下效.多年不奏韶樂,國樂就垮掉失去威儀。

擴展資料

由於周初幾代君王恪守禮制,勵精圖治,才有了“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錯四十余年不用”的安定局面。

隨著時代的久遠,統治者對創業維艱的感受逐漸淡化,不再有臨深履薄的警惕,加上政權穩定,國力強盛,往往會導致君主唯我獨尊,《左傳》昭公十二年說“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將皆必有車轍馬跡焉”,於是出現了違背體現王道的禮制的行為,“禮崩樂壞的內在動力並不是來自於社會下層,而是從社會上層開始的”,故而《周本紀》說昭王之時“王道微缺”、穆王之時“王道衰微”、懿王之時“王室遂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