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初年,鄭武公夫人武姜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寤生”,小兒子叫“段”。寤生出生時難產,差點要了武姜的命,所以取這個名字,每回叫他,武姜就生氣。而段不僅順產,從小就聰明伶俐,因此受到武姜的格外寵愛。
公元前744年,鄭武公病重,武姜幾次進言,要立段為世子,武公沒答應。不久,武公去世,寤生被立為國君,即鄭莊公。
段沒能繼承君位,終日悶悶不樂。武姜便設下壹計,要求鄭莊公將京城(河南滎陽東南)作為段的封地,密囑段先到京城就封,厲兵秣馬,伺機奪取政權,自己則在宮中作內應。
公元前722年,段經過多年經營,兵精量足,決定偷襲新鄭,奪取君位。行動之前,他先派心腹送密信給武姜,要她屆時打開宮門迎接。鄭莊公聞訊此事,提前行動,進攻京城。段戰敗出逃,流浪四方,窮困潦倒。
鄭莊公班師回朝時,想起二十多年來窺視在側的母親武姜,禍根實在由她而起,越想越惱,實在不願再見到她,就讓人先壹步回到都城,將武姜押送到城穎(河南臨潁西北),並立誓說:“不及黃泉,無相見也。”不到死,再不相見。
鄭莊公得勝回到新鄭,興奮了壹陣之後,漸漸感到宮中難耐的孤寂與淒涼:父親死了,母親走了,弟弟逃了。原先父親未聽母親讒言,執意立自己為世子,正是看中自己的厚道,以為以後會善待家人、國人。想不到如今逃的逃、走得走,身邊沒有壹個推心置腹的人,成了壹個實實在在的孤家寡人。如此冬去春來,日復壹日,想想母親風燭殘年,別居冷宮,後悔之意與日俱增。
當時有位鎮守邊疆的將軍,名叫穎考叔,素以孝悌聞名,聽說鄭莊公逐母別居,很感不安,決定借述職之機,勸諫鄭莊公。
穎考叔帶了些禮物獻給莊公,莊公也按禮節向穎考叔賜食。吃飯的時候,穎考叔故意將食物裏的肉放到壹邊,留著不吃。莊公問他為何這樣。穎考叔說:“臣自幼家貧,靠母親辛苦織洗為生。今蒙主公賜佳肴,臣念及老母,不忍下咽,故取出回家供養母親。”
鄭莊公聽罷,觸動心事,不禁黯然,說:“妳有母親可以供養,偏偏我就沒有!”
穎考叔假裝不知,問其原由。鄭莊公便將過去發誓“不及黃泉,無想見也”、如今追悔不及的事如實相告。於是,穎考叔獻出壹條妙計,既不違莊公誓言,又能使他們母子團聚:“穎地有座山,泉水呈黃色,可派人測壹眼暗泉,掘壹條隧道,妳們母子二人在隧道中相見,誰人會說不對呢?”莊公大喜,立即命穎考叔依計辦理。
不久,隧道建成,上書“黃泉”二字。莊公母子在隧道中相見,抱在壹起。莊公當即賦詩道:“大隧之中,其樂融融。”攜母走出隧道。
武姜也情不自禁,賦詩附和道:“大隧之外,其樂泄泄。”母子和好,消除隔閡。
時人評論說:“穎考叔真是個孝子,愛其母,而施及莊公。孝子多了,我們的族類將會繁榮啊!”(《史記·鄭世家》、《左傳·隱公元年》)
面對盛怒的鄭莊公,穎考叔沒有死諫,說鄭莊公不孝順會造成什麽重要的影響等等,而是用巧妙的辦法,做好了鄭莊公的工作,非常和諧,大家也都下得了臺。
楚國在楚成王時已是南方的首領。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孫子做了國君,就是楚莊王。晉國相國趙盾乘著楚國正在辦喪事,召集了宋、魯、陳、衛、鄭、蔡、許七國諸侯,重新訂立盟約,晉國又做了盟主。楚國的大臣不服氣,壹而再,再而三地請楚莊王去爭霸主地位,楚莊王不聽,白天出去打獵,晚上喝酒,聽音樂,看舞蹈,什麽國家大事,霸主不霸主,全不放在心上。他就這樣胡鬧了三年,大夥把他當做昏君看待,有誰來勸他的,他連聽都不願聽。後來他幹脆下了壹道命令說:“誰敢多嘴,誰就有罪!”
有壹天,大夫申無畏來見楚莊王。楚莊王問他:“妳來幹什麽?來喝酒,還是來聽音樂?”
申無畏回答說:“有人叫我猜個謎兒,我猜不著,大王聰明過人,我來請大王猜猜。”
楚莊王說:“什麽?猜謎兒?怪有意思,來吧!”
申無畏說:“楚國山上有只大鳥,身披五彩可真榮耀。壹停三年不飛不叫。人人不知這是啥鳥。”
楚莊王笑著說:“這可不是普通的鳥:三年不飛,壹飛沖天;三年不鳴(啼叫),壹鳴驚人。妳別急!”這就是成語“壹鳴驚人”的來頭。
申無畏磕了個頭,說:“大王英明!”說完,他就出去了。
楚莊王知道到時候了,從此,他壹面改革政治,調整人事,叫楚國的大權不再全掌握在令尹手裏;壹面招兵買馬,訓練軍隊,打算跟晉國爭霸主地位。就在幾年裏頭,楚莊王征服了南邊的許多小部族。到了公元前608年,楚國打敗了宋國。公元前610年他親自率領大軍打敗了陸渾(在今河南嵩縣東北)的戎族。陸渾在洛陽的南邊,楚莊王順便在周朝的邊界上閱兵示威,嚇得周天子趕快派使者去慰勞他。
通過壹系列的努力,沒有幾年工夫,楚國富強起來了,終於跟晉國爭奪霸主的地位了。公元前579年,楚國跟晉國大戰了壹場。這時候晉成公和趙盾都去世了,晉景公做了國君。楚莊王把晉景公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打得晉軍的將士拼命逃跑。有人請楚莊王追上去,把晉人斬盡殺絕。
楚莊王說:“楚國自從城濮之戰以後,壹直擡不起頭來。這回打了勝仗,已經把以前的羞恥擦去了。晉、楚是兩個大國,晉國滅不了楚國,楚國也滅不了晉國,總得講和,才是道理,何必多殺人呢!”他立刻下令收兵,讓晉國的人馬逃了回去。
這位壹鳴驚人的楚莊王也做了霸主。這樣,從齊桓公起,接著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到楚莊王,這五個國君先後做了霸主,在中國歷史上就稱為春秋“五霸”。
還有壹個善於勸諫的人,就是秦朝的茅焦。
秦始皇的母親為人不夠嚴謹,私通郎官嫪毐,並封他為長信侯,還替他生了兩個孩子。嫪毐把持國家大事,漸漸地變得更驕縱。
有壹次,他同侍中左右顯要大臣在壹起狂飲,酒醉了在言語上起了沖突,睜大著眼睛氣勢洶洶地說:“我是皇帝的假父,妳們這些貧陋的人怎敢同我比高低!”跟他口角的人去告訴贏政,贏政非常生氣。嫪毐怕被殺,就乘機作亂,攻鹹陽官。結果失敗了,始皇帝就拿嫪毐四肢加以車裂,並抓到他的兩個弟弟裝進袋中打死,又把皇太後遷往陽宮,下令說:“誰敢在我面前替太後說話,壹定要殺他!並且用蒺藜刺他的背脊,把他的四肢取下堆積在城闕下面。”由於直言而被殺的有二十七個人。
齊客茅焦去晉見皇帝說:“齊客茅焦希望勸諫皇帝。”始皇派使者出來問茅焦,是不是替太後說話?茅焦說正是。使者回去告訴始皇,說:“果然是為太後之事來說話。”始皇說:“妳去告訴他,他難道沒有看見城闕下堆積的死人嗎?”使者問茅焦,茅焦說:“我聽說天上有二十八星宿,現在已經死了二十七個人。我所以要來,是想湊滿這個數,我並不是怕死的人啊。趕快進去告訴皇帝,我的同鄉因為知道我敢來送死而怕被我連累,都帶著衣物準備跑了。”使者去告訴始皇,始皇非常生氣地說:“這人故意違犯我的禁令,趕快燒大鍋煮他,哪能讓他的屍體堆積在城闕下?趕快把他叫進來!”
始皇按住寶劍坐在那裏,氣得嘴裏直吐白沫,使者把茅焦叫進來,茅焦不肯快走,只壹步挨壹步地走。使者催促他,茅焦說:“我壹走到皇帝前面就要被處死,妳難道不能讓我多留戀片刻嗎?”使者非常可憐他。茅焦走到皇帝面前行過禮以後,站起來說:“我聽說,活的人不要怕提死,有國家的人不要怕提亡國;怕死的人未必就能夠生,怕亡國的人未必就能夠存。死生存亡,是壹個聖明的人主所急於想要知道的,不知道妳是否也想要知道?”
始皇問:“這怎麽說?”茅焦答道:“妳有狂妄悖逆的行為,妳自己不知道吧!”皇帝說:“是哪些?我願意聽聽。”茅焦答道:“妳車裂假父,有嫉妒的意思;把兩個弟弟裝在袋子裏打死,背著不慈的罪名;把母親送往陽官,犯-不孝的罪行;用蒺藜把諫臣打死,有桀紂的暴虐。現在天下的人聽到,都人心渙散了不再心向秦國,我是怕秦國亡了妳也將遭到危險。所說的話已說完,現在就請妳把我處死吧!”於是,就解開衣服伏下去等待處死。
始皇就走下殿,左手拉起茅焦,右手指揮左右的人說:“赦免他,先生妳先把衣服穿好,現在我願接受妳的意見。”於是就立茅焦為仲父,爵位列為上卿。始皇立刻駕上大批車馬,把左邊的位子空出來,自己親迎太後出了陽官,再送回鹹陽。
太後非常高興,就特別準備酒席來款待茅焦。等到喝酒的時候,太後說:“糾正扭曲的事情,讓它再回復到正直;把失敗的事情扭轉為成功,使秦國能夠安定,使我們母子又再相會,這完全都是茅焦君的功勞啊。”
要想有效地說服別人,僅僅有聰明的頭腦和良好的口才是不夠的,還要有大無畏的精神,在強大的對手和威脅面前從容不迫,以凜然的正氣和泰然的氣度征服別人,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
化矛盾於無形。穎考叔和申無畏、茅焦,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會勸諫的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