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出自最早出自《戰國策·楚策壹》中的君臣對話,後成為成語故事。
楚宣王問自己的大臣,為什麽北方的各國都懼怕他的手下大將昭奚恤,大臣們都不知道怎麽回答,只有壹位名叫江乙的大臣講了壹個故事:
老虎找食物的時候抓到了狐貍,狐貍說:“妳不能吃我,老天爺讓我當百獸的首領,妳這樣做是逆天而為。妳要是不相信我的話,就跟在我身後看看其它野獸的反應。”老虎同意了,跟狐貍在樹木中轉了壹圈,百獸看到老虎出現都躲著走,老虎以為它們是怕狐貍,其實是怕它自己。
現在君主妳土地廣闊,將士人多,歸昭奚恤管理,所以北方各國怕昭奚恤,是因為害怕妳的甲兵,和百獸怕狐貍是壹個道理。後人根據這個故事歸納出“狐假虎威”這個成語。
成語寓意狡猾的狐貍憑借老虎的威風,在森林中嚇唬別人。但是,狡詐的手法絕不能使狐貍改變虛弱的本質。把戲壹旦被戳穿,它非但會受到群獸的圍攻,還將被受騙的老虎吞吃。引申說明仗勢欺人的壞蛋,雖然能夠囂張壹時,但最終絕不會有好的下場。
狐貍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也諷刺了那些仗著別人威勢,招搖撞騙的人;又嘲諷了被人利用而不自知的昏庸之人。凡是借著權威的勢力欺壓別人,或借著職務上的權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