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氣勢磅礴的成語
雷霆萬鈞
解釋霆:急雷;鈞:古代重量單位,三十斤為壹鈞。形容威力極大,無法阻擋。
出處漢·賈山《至言》:“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
勢不可當
解釋當:抵擋。形容來勢十分迅猛,不能抵擋。
出處《晉書·郗鑒傳》:“群逆縱逸,其勢不可當,可以算屈,難以力競。”
氣勢磅礴
解釋磅礴:廣大無邊的樣子。形容氣勢雄偉壯大。
出處秦牧《古戰場春曉》:“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氣勢磅礴的壹頁。”
氣吞山河
解釋氣勢可以吞沒山河。形容氣魄很大。
出處元·金仁傑《追韓信》第二折:“背楚投漢,氣吞山河。知音未遇,彈琴空歌。”
氣沖霄漢
解釋霄漢:指天空。形容魄力非常大。
出處《南齊書·高帝紀上》:“公受命宗祊,精貫朝日,擁節和門,氣逾霄漢。”
氣沖鬥牛
解釋氣:氣勢;牛、鬥:即牽牛星和北鬥星,指天空。形容怒氣沖天或氣勢很盛。
出處唐·崔融《詠寶劍》:“匣氣沖牛鬥,山形轉轆轤。”
浩浩蕩蕩
解釋原形容水勢廣大的樣子。後形容事物的廣闊壯大,或前進的人流聲勢浩大。
出處《尚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波瀾壯闊
解釋原形容水面遼闊。現比喻聲勢雄壯或規模巨大。
出處南朝·宋·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旅客貧辛,波路壯闊。”
地動山搖
解釋地震發生時大地顫動,山河搖擺。亦形容聲勢浩大或鬥爭激烈。
出處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奏議集·壹二·論修河第壹狀》:“臣恐地動山搖,從此災禍自此而始。”
千軍萬馬
解釋形容雄壯的隊伍或浩大的聲勢。
出處《南史·陳慶之傳》:“名軍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形容氣勢大的成語
氣勢磅礴、氣吞山河、地動山搖、波瀾壯闊、氣貫長虹
壹、氣勢磅礴 [ qì shì páng bó ]
解釋:磅礴:廣大無邊的樣子。形容氣勢雄偉壯大。
出自:秦牧《古戰場春曉》:“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氣勢磅礴的壹頁。”
二、氣吞山河 [ qì tūn shān hé ]
解釋:氣勢可以吞沒山河。形容氣魄很大。
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這號人,在困難中不是低頭嘆息,而是奮發圖強,壯誌淩雲,氣吞山河。
三、地動山搖 [ dì dòng shān yáo ]
解釋:地震發生時大地顫動,山河搖擺。亦形容聲勢浩大或鬥爭激烈。
出自: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奏議集·壹二·論修河第壹狀》:“臣恐地動山搖,從此災禍自此而始。”
翻譯:我擔心地震山搖,從這災禍從這裏開始。
四、波瀾壯闊 [ bō lán zhuàng kuò ]
解釋:原形容水面遼闊。現比喻聲勢雄壯或規模巨大。
出自:南朝·宋·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旅客貧辛,波路壯闊。”
翻譯:旅客的貧苦艱辛,水面遼闊。
五、氣貫長虹 [ qì guàn cháng hóng ]
解釋:貫:貫穿。正義的精神直上高空,穿過彩虹。形容精神極其崇高,氣概極其豪壯。
出自:陳毅《紀念李大釗同誌殉難三十周年》詩:鬥爭結盟友,殉難慷慨同。人民柴市節,浩氣貫長虹。
形容氣勢大的成語
描寫美好景象的成語:千帆競發、國泰民安、物華天寶、六畜興旺、人壽年豐
描寫人物神態的成語:眉飛色舞、心花怒放、破涕為笑、神采奕奕、脅肩諂笑
形容人非常多的成語:門庭若市、熙熙攘攘、萬人空巷、比肩繼踵、項背相望
有壹對反義詞的成語:有始無終、上上下下、瞻前顧後、左顧右盼、
描寫四季景象的成語:春暖花開、冰天雪地、秋高氣爽、滿園春色
描寫威力大或氣勢大的成語:
波瀾壯闊、排山倒海、地動山搖、氣貫長虹
形容口才好的成語:
出口成章、語驚四座、才辯無雙、妙語連珠
含有五官的成語:
大耳垂肩、慈眉善目、情同手足、足智多謀、口若懸河
描寫人物好品質的成語:視死如歸、奮不顧身、卓爾不群、舍己為人
描寫人物品質的成語:先人後己、兢兢業業、艱苦樸素、不卑不亢
寫歡樂場面的成語:
歡呼雀躍、掌聲如雷、萬眾歡騰、載歌載舞
描寫秋天景色的成語:金風送爽、雁過留聲、天朗氣清、壹葉知秋
描寫熱烈場面的成語:人山人海、熱火朝天、高朋滿座、車水馬龍
帶只字的成語:只言片語、只爭朝夕、只字未提、只字不差
帶而字的成語:
壹望而知、而立之年、侃侃而談、挺身而出、視而不見
帶如字的成語:
如花似錦、歲月如流、視死如歸、萬事如意、如膠似漆、如虎添翼、勢如破竹
描寫場面隆重的成語:張燈結彩、萬馬奔騰、高歌曼舞、鑼鼓喧天
形容學習工作勤奮刻苦的成語:
廢寢忘食、懸梁刺股、鑿壁借光、夜以繼日、臥薪嘗膽、鍥而不舍
霸氣的成語大全
1、霸氣的四字詞語
鰲擲鯨呿 鰲擲鯨吞 八面威風 拔地參天
拔地倚天 拔山舉鼎 筆底龍蛇 筆力獨扛
風行雷厲 鋒不可當 鳳翥龍翔 管弦繁奏
函牛之鼎 韓潮蘇海 韓海蘇潮 浩然正氣
欱野歕山 紅旗招展 後擁前驅 狐鳴梟噪
氣高膽壯 氣驕誌滿 氣淩霄漢 氣滿誌驕
擊其惰歸 波瀾老成 財大氣粗 長江大河
徜徉恣肆 潮鳴電掣 潮鳴電摯 稱斤註兩
2、描寫霸氣的四字詞語
氣沖牛鬥 氣沖誌驕 氣粗膽壯 氣蓋山河
殺氣騰騰 山奔海立 山高月小 山呼海嘯
聲勢浩大 聲勢赫奕 聲勢顯赫 聲勢洶洶
年少氣盛 年盛氣強 年壯氣銳 年壯氣盛
盤空硬語 蟠天際地 旗鼓相望 氣沖鬥牛
氣盛言宜 氣勢磅礴 氣勢洶洶 氣勢熏灼
乘酒假氣 叱咤喑嗚 摧枯拉朽 摧朽拉枯
虛張聲勢 熏天赫地 薰天赫地 夭矯不群
3、關於霸氣的四字詞語
聲勢烜赫 聲勢熏灼 聲張勢厲 盛氣臨人
盛氣淩人 勢如破竹 蘇海韓潮 唐哉皇哉
氣吞山河 氣吞萬裏 氣壓山河 氣焰熏天
氣壯膽粗 氣壯理直 秋風掃葉 如火如荼
陣馬風檣 崢嶸軒峻 誌沖牛鬥 助我張目
筆掃千軍 筆走龍蛇 避其銳氣 避其銳氣,
氣吞鬥牛 氣吞河山 氣吞虹霓 氣吞牛鬥
堂而皇之 天馬行空 吞牛之氣 汪洋大肆
描寫霸氣的成語
驚天動地、地動山搖、山崩地裂、波瀾壯闊、浩浩蕩蕩、氣勢磅礴、排山倒海
鰲擲鯨呿、鰲擲鯨吞、八面威風、拔地參天、拔地倚天、拔山舉鼎、筆底龍蛇
筆力獨扛、筆掃千軍、筆走龍蛇、避其銳氣、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波瀾老成
財大氣粗、長江大河、徜徉恣肆、潮鳴電掣、潮鳴電摯、稱斤註兩、乘酒假氣
叱咤喑嗚、摧枯拉朽、摧朽拉枯、大氣磅礴、倒海移山、倒峽瀉河、跌宕昭彰
咄咄逼人、風檣陣馬、風行電擊、風行電掃、風行雷厲、鋒不可當、鳳翥龍翔
管弦繁奏、函牛之鼎、韓潮蘇海、韓海蘇潮、浩然正氣、欱野歕山、紅旗招展
後擁前驅、狐鳴梟噪、虎虎有生、氣回山倒、海見棱見、角劍拔弩、張鯨鰲擲
狂風怒吼、拉枯折朽、拉朽摧枯、來勢洶洶、理直氣壯、柳骨顏筋、龍蛇飛動
龍威虎振、龍威虎震、龍驤豹變、拿雲攫石、年少氣盛、年盛氣強、年壯氣銳
年壯氣盛、盤空硬語、蟠天際地、旗鼓相望、氣沖鬥牛、氣沖牛鬥、氣沖誌驕
氣粗膽壯、氣蓋山河、氣高膽壯、氣驕誌滿、氣淩霄漢、氣滿誌驕、氣盛言宜
氣勢磅礴、氣勢洶洶、氣勢熏灼、氣吞鬥牛、氣吞河山、氣吞虹霓、氣吞牛鬥
氣吞山河、氣吞萬裏、氣壓山河、氣焰熏天、氣壯膽粗、氣壯理直、秋風掃葉
如火如荼、如荼如火、銳不可當、銳挫氣索、銳未可當、殺氣騰騰、山奔海立
山高月小、山呼海嘯、聲勢浩大、聲勢赫奕、聲勢顯赫、聲勢洶洶、聲勢烜赫
聲勢熏灼、聲張勢厲、盛氣臨人、盛氣淩人、勢如破竹、蘇海韓潮、唐哉皇哉
堂而皇之、天馬行空、吞牛之氣、汪洋大肆、汪洋閎肆、汪洋自肆、汪洋自恣
汪洋恣肆、威武雄壯、舞鳳飛龍、下筆風雷、掀雷決電、鮮車怒馬、心高氣硬
雄辭閎辯、雄偉壯觀、虛張聲勢、熏天赫地、薰天赫地、夭矯不群、搖山振嶽
壹瀉千裏、衣冠赫奕、以火止沸、以湯沃沸、意氣自得、鷹撮霆擊、硬語盤空
郁郁蔥蔥、雲垂海立、雲屯席卷、雲湧飆發、雲湧風飛、遮空蔽日、遮天蔽日
遮天蓋日、陣馬風檣、崢嶸軒峻、誌沖牛鬥、助我張目、壯氣吞牛
霸氣的成語有哪些
霸氣的成語有唯我獨尊、雄才大略、縱橫馳騁、力挽狂瀾、氣吞山河等。
1、唯我獨尊[ wéi wǒ dú zūn ]
基本釋義:也作惟我獨尊。原為佛教用語。後用以形容極端自高自大。
出處:唐 王重民、王慶菽等《敦煌變文集》太子成道經壹卷:“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白話譯文:天上地下的所有,只有我是最大的。
2、雄才大略[ xióng cái dà lüè ]
基本釋義:傑出的才智和宏大的謀略。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武帝紀贊》:“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期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白話譯文:就像漢武帝那樣的雄才大略,(要是)像文景二帝壹般的恭儉,(那麽)即使用上超越三代之治的贊詞也不足以稱頌(武帝的功績)了。
3、縱橫馳騁[ zòng héng chí chěng ]
基本釋義:橫奔直沖,毫無阻擋。形容英勇善戰,自由馳驅,所向無敵。也比喻寫作上筆意恣肆豪放,意到筆隨。
出處:現代 柯靈《香雪海·題材問題壹解》:“作家應當有自在翺翔、縱橫馳騁的廣闊天地。 ”
4、力挽狂瀾[ lì wǎn kuáng lán ]
基本釋義:比喻盡力挽回危險的局勢。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於既倒。”
白話譯文:指導異端學說就像防堵縱橫奔流的各條川河,引導它們東註大海;挽救儒家學說就像挽回已經倒下的宏 *** 瀾。
5、氣吞山河[ qì tūn shān hé ]
基本釋義:氣勢可以把山河吞沒。形容氣魄很大。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這號人,在困難中不是低頭嘆息,而是奮發圖強,壯誌淩雲,氣吞山河。”
好聽又霸氣的成語有哪些
1、威風八面[ wēi fēng bā miàn ] , 形容神氣十足,聲勢懾人。
造句:老虎:誰說我威風八面,我的皮常常被人拿去做大旗呢!
2、叱咤風雲[chì zhà fēng yún],釋義: 叱咤,怒喝聲。意為壹聲呼喊、怒喝,可以使風雲翻騰起來,借以形容威力極大,多用於形容有重大影響力的人物。
造句:元朝的成吉思汗就是曾經在中國歷史上叱咤風雲,威震歐亞,並且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巨大影響的英雄人物。
3、斬釘截鐵[zhǎn dīng jié tiě],斬:砍斷;截:切斷。砍斷釘子切斷鐵。比喻做事、說話堅決果斷。
造句:怎麽辦?終於理智戰勝了感情,我定定地看著她的眼睛斬釘截鐵地說:不行!我不能答應妳!
4、說壹不二[shuō yī bù èr],形容說話算數,說了就不改變。
造句:他從來就是說壹不二的,只要答應了的事,就壹定要辦好。
5、氣吞山河[qì tūn shān hé],意為氣勢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借以形容氣勢雄偉。
造句:他的這首詞,采用浪漫主義手法,把作者氣吞山河,壯誌淩雲的 *** 表現得淋漓盡致。
6、氣勢磅礴[qì shì páng bó],氣勢:(人或事物)表現出的某種力量和形勢。磅礴:廣大無邊的樣子。形容氣勢極其宏壯雄偉。
造句:想到全聚德的裝修就像金碧輝煌的宮殿壹樣氣勢磅礴、宏偉壯觀,不僅寬闊,而且還很華麗,真可謂是雕梁畫棟、絢麗多彩。
7、英姿勃發[yīng zī bó fā],英勇威武,神采四溢。
造句:往日金戈鐵馬,今日英姿勃發,踏平坎坷羈絆,壹路朝歌彩霞;新年親人牽掛,祝願事業騰達,富貴榮譽***享,攜手海角天涯。新年幸福快樂!
8、排山倒海[pái shān dǎo hǎi ],排,排開;倒,翻倒。意為推開高山,翻倒大海。借以形容力量強盛,聲勢浩大。
造句:中國的振興和發展,正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磅礴於全世界。
關於霸氣的成語大全
有霸氣的成語大全:
獨占鰲頭,
橫行霸道,
氣勢磅礴,
氣吞山河,
八面威風,
膽大包天,
氣沖霄漢,
氣宇軒昂,
氣壯山河威震天下巍然屹立
形容霸氣走路的成語有哪些
風馳電掣[fēng chí diàn chè]:馳,奔跑;掣,閃過。形容非常迅速,象風吹電閃壹樣。
大步流星[dǎ bù liú xīng]: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健步如飛[jiàn bù rú fēi]:健步:腳步快而有力。步伐矯健,速度很快。
雷厲風行[léi lì fēng xíng]:象雷那樣猛烈,象風那樣快。比喻執行政策法令嚴厲迅速。也形容辦事聲勢猛烈,行動迅速。
三步兩腳[sān bù liǎng jiǎo]:快速行走的樣子。
行步如飛[xíng bù rú fēi]:走路的步子輕快如飛。
趾高氣揚[zhǐ gāo qì yáng]:趾高,走路時腳擡得很高;氣揚,意氣揚揚。走路時腳擡得很高,神氣十足。形容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樣子。
大搖大擺[dà yáo dà bǎi]:走路時身子搖搖擺擺。形容自以為了不起的傲慢神態。
高視闊步[gāo shì kuò bù]:眼睛向上看,邁大步走路。形容氣慨不凡或態度傲慢。
威風凜[wēi fēng lǐn lǐn]:威風,威嚴的氣概;凜凜,嚴肅,可敬畏的樣子。形容聲勢或氣派使人敬畏。
形容龍霸氣的成語有哪些
龍飛鳳舞[lóng fēi fèng wǔ]:像龍在飛騰,像鳳在歡舞。形容書法筆勢飄逸多姿。
出處:宋代蘇軾《表忠觀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於臨安。”
造句:她的字體龍飛舞,很好看。
藏龍臥虎[cáng lóng wò hǔ]:藏伏著蛟龍,隱臥著猛虎,比喻未被發現的人才。
出處:北周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
造句:在中州地面,四通八達乃是藏龍臥虎之地,英雄薈萃之區。(姚雪垠《李自成》)
龍爭虎鬥[lóng zhēng hǔ dòu] :形容鬥爭或競賽很激烈。
出處:漢代班固《答賓戲》“分裂諸夏,龍戰虎爭。”
造句:我不信妳敢差排呂太後,枉以後龍爭虎鬥,都是俺鸞交鳳友。
虎踞龍蟠[hǔ jù lóng pán] :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出處:宋代辛棄疾《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虎踞龍蟠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
造句:這裏的山峰虎踞龍蟠,地質非常的險要。
龍行虎步[lóng xíng hǔ bù] :原形容帝王的儀態不同壹般。後也形容將軍的英武姿態。
出處:《宋書·武帝紀上》“劉裕龍行虎步,視瞻不凡,恐不為人下,宜早為其所。”
造句:黃君總率六師,龍行虎步,茍軍人受謠成惑,當明諭曉導,以解群疑。
飛龍在天[fēi lóng zài tiān] :比喻帝王在位。
出處:《周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孔穎達疏:“謂有聖德之人得居王位。”
造句:飛龍在天,方仰君臨之德;流虹繞渚,寶開聖作之祥。(宋代陸遊《丞相率文武百僚請建重明節表》)
龍騰虎躍[lóng téng hǔ yuè] :形容跑跳時動作矯健有力。也比喻奮起行動,有所作為。
出處:唐代嚴從《擬三國名臣贊序》“聖人受命,賢人受任,龍騰虎躍,風流雲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鹹系乎天者也。”
造句:但是他的心情十分敞朗,堅信只要度過這段困難日子,局勢就會好轉,任自己龍騰虎躍。
龍馬精神[lóng mǎ jīng shén] :比喻人精神旺盛。
出處:唐代李郢《上裴晉公》“四朝憂國鬢如絲,龍馬精神海鶴姿。”
造句:見那些大哥哥還在龍馬精神地說話,她也聽不出味道,就打了兩個哈欠,悄悄溜了出來。
龍吟虎嘯[lóng yīn hǔ xiào] :比喻相關的事物互相感應。也形容人發跡。
出處:漢代張衡《歸田賦》“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
造句:龍吟虎嘯,鶴唳鶯鳴。
魚躍龍門[yú yuè lóng mén]:比喻舉業成功或地位高升。
出處:唐代元弼有《魚躍龍門賦》。“河津壹名龍門,禹鑿山開門,闊壹裏餘,黃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車馬。每逢春之際,有黃鯉魚逆流而上,得過者便化為龍。”
造句: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宋代陸佃《埤雅·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