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 [ zhú lán dá shuǐ ]
釋義:比喻白費氣力,勞而無功。
出處:唐·寒山《詩》:“我見瞞人漢,如籃盛水走,壹氣將歸家,籃裏何曾有?”
2、竹報平安
讀音: [ zhú bào píng ān ]
釋義:比喻平安家信。
出處: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支植下》:“北都惟童子寺有竹壹窠;才長數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
3、竹籬茅舍
讀音: [ zhú lí máo shè ]
釋義:常指鄉村中因陋就簡的屋舍。
出處:元·喬吉《賣花聲·悟世》:“塵風薄雪,殘杯冷炙,掩青燈我竹籬茅舍。”
4、竹林之遊
讀音: [ zhú lín zhī yóu ]
釋義:1.指魏晉間阮籍、嵇康等七人在竹林的宴
2.謂以竹制麻將牌博戲。
5、竹柏異心
讀音: [ zhú bǎi yì xīn ]
釋義:比喻誌向不合或表象不同。
出處:《楚辭·東方朔〈七諫·初放〉》:“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異心。”王逸註:“竹心空,屈原自喻誌通達也;柏心實,以喻君暗塞也。言己性達道德,而君閉塞,其誌不合,若竹柏之異心也。”
6、竹釘木屑
讀音: [ zhú dīng mù xiè ]
釋義:屑:碎末。制造竹木器物剩下的廢料。比喻細微的事物。也比喻可利用的廢物。
出處:唐·顧況《宛陵公署記》:“略五千架,圬墁赭堊,燭乎壹川,竹釘木屑,皆適所用,前鎮未之有也。”
7、竹煙波月
讀音: [ zhú yān bō yuè ]
釋義:霧氣中的竹林和月照下的波紋。喻月光下優美的景色。
出處: 唐 白居易 《<池上篇>序》:“酒酣琴罷,又命樂童登中島亭,合奏《霓裳散序》,聲隨風飄,或凝或散,悠揚於竹煙波月之際者久之。”
8、竹馬之交
讀音:[ zhú mǎ zhī jiāo ]
釋義:竹馬:小孩當馬騎的竹竿。童年時代就要好的朋友。
出處:唐·李白《長幹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千裏;兩小無嫌猜。”
9、竹清松瘦
讀音: [ zhú qīng sōng shòu ]
釋義:形容人的狀貌瘦健有神。
出處:宋 辛棄疾 《感皇恩·為範倅壽》詞:“酒如春色好,春色年年如舊,青春元不老,君知否?席上看君,竹清松瘦,待與青春鬭長久。”
10、竹帛之功
讀音: [ zhú bó zhī gōng ]
釋義:指名垂史冊的功績
出處:《漢書·蘇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