錙銖必較,漢語成語,用來形容非常小氣,很少的錢也壹定要計較。也比喻氣量狹小,很小的事也要計較。
錙:古代壹兩的四分之壹;銖:古代壹兩的二十四分之壹。
壹、拼音
錙銖必較?[ zī zhū bì jiào ]?
二、出處
宋·陳文蔚《陳克齋集》:“權衡輕重;錙銖必較。”
釋義:
比較利害得失的大小,很小的事也要計較。
三、例句
1、這間公司對職員的薪水錙銖必較,請個病假也要扣錢。
2、他真是受盡人間的踐踏,含辛茹苦,錙銖必較終於成了大富家了。
擴展資料壹、近義詞:
斤斤計較?[ jīn jīn jì jiào ]?
釋義:形容壹點壹滴、壹絲壹毫也要計較(含貶義)。
出處:先秦·佚名《詩經·周頌·執競》:“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翻譯:從那成康時代起,周邦統壹占四方,英明善察好眼光。
二、反義詞:
慷慨仗義?[ kāng kǎi zhàng yì ]?
釋義:仗義:講義氣。為了講情誼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嗇地幫助別人。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象妳做這樣慷慨仗義的事,我心裏喜歡。”
翻譯:像妳這樣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嗇地幫助別人,我心裏非常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