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饋乏人 中流壹壺 中流壹壸
中流底柱 中心搖搖 中外合璧
中庸之道:
解釋: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度。
出處:《論語·庸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示例:他壹面想,這既無閉關自守之操切,也沒有開放門戶之不安:是很合於“~”的。◎魯迅《仿徨·幸福的家庭》
近義詞:不偏不倚
反義詞:厚此薄彼、偏聽偏信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中流擊楫:
解釋擊:敲打;楫:漿。比喻立誌奮發圖強。
出處《晉書·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示例~,著祖生之鞭;下瀨橫戈,成漢武之誌。 ◎《晚清文學叢鈔·童子軍·草檄》
近義詞奮發圖強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含褒義
中立不倚:
解釋:倚:偏。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出處:《禮記·中庸》:“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
中流砥柱:
解釋:就象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壹樣。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蕩艱難的環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處:《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
近義詞:砥柱中流
反義詞:擎天柱石
語法:偏正式;作定語、賓語;含褒義
中西合璧:
解釋:合璧:圓形有孔的玉叫璧,半圓形的叫半璧,兩個半璧合成壹個圓叫“合璧”。比喻中國和外國的好東西合到壹塊。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壹回:“這長苗子是我們中國原有的,如今攙在這德國操內,中又不中,外又不外,倒成了壹個中外合璧。”
示例:她轉過臉去看墻壁上的字畫:那也是“~”的,張大千的老虎立軸旁邊陪襯著兩列五彩銅版印的西洋畫。 ◎茅盾《子夜》八
近義詞:土洋結合、亦中亦西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
中原逐鹿:
解釋:指群雄並起,爭奪天下。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逐之。”
近義詞:逐鹿中原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褒義
中河失舟,壹壺千金:
解釋比喻東西雖然輕微,用得到的時候便十分珍貴。
出處《遏冠子·學問》:“中河失船,壹壺千金,貴賤無常,時使物然。”
中饋猶虛:
解釋:指沒有妻子。
出處:《周易·家人》:“無攸遂,在中饋。”
示例:久而久之,~,妳便知道鰥居的難處了。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兩現狀》第七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