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義平易近人、和顏悅色
反義氣勢洶洶、冷若冰霜、橫眉怒目
釋義和藹:和善。態度溫和,容易接近。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九回:“原來這唐六軒唐觀察為人極其和藹可親,見了人總是笑嘻嘻的。”
用例假若有人願意來看他,他是個頂~的人。(老舍《四世同堂》二)
和璧隋珠
釋義比喻極珍貴的東西。
出處《韓非子·解老》:“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飾以銀黃;其質之美,物不足以飾之。”
和而不唱
釋義贊同別人的意見,不堅持自己的說法。
出處《莊子·德充符》:“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城。”
和而不同
釋義和:和睦;同:茍同。和睦地相處,但不隨便附和。
出處《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風細雨
近義和顏悅色、溫文爾雅
反義暴風驟雨、咄咄逼人
釋義和風:指春天的風。溫和的風,細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緩,不粗暴。
出處南朝·陳·張正見《陪衡陽王遊耆阇寺》:“清風吹麥壟,細雨濯梅林。”
和光同塵
近義渾俗和光、與世無爭
釋義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種光彩;同塵:與塵俗相同。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消極處世態度。也比喻同流合汙。
出處《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塵。”
用例休要欺三瞞四,我趙某不是與妳~的。(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壹)
和睦相處
近義和平***處、天倫之樂
反義同床異夢、骨肉相殘、自相殘殺
釋義彼此和好地相處。
用例鄰裏之間應當團結友愛,~。
和盤托出
近義言無不盡、直言不諱、暢所欲言
反義含糊其詞、閃爍其辭、諱莫如深
釋義和:連同。連盤子也端出來了。比喻全都講出來,毫不保留。
出處元·明本述《天目中峰和尚廣錄》第十六卷:“今日特為妳起模畫樣,和盤托出。”
用例現在除非把這事~,再添上些枝葉,或者可以激怒於他,稍助壹臂之力。(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
和氣致祥
釋義致:招致。和睦融洽,可致吉祥。
出處《漢書·劉向傳》:“和氣致祥,乖氣致異。”
用例田家因不分家,那棵紫荊又活轉過來,豈不是“~”的明驗嗎?(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壹回)
和如琴瑟
釋義比喻夫妻相親相愛。
出處《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和顏悅色
近義平易近人、和藹可親
反義橫眉怒目、殺氣騰騰、聲色俱厲
釋義顏:面容;悅:愉快;色:臉色。臉色和靄喜悅。形容和善可親。
出處《論語·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也。”邢昺疏:“善柔,謂面柔,和顏悅色以誘人者也。”
用例申子平急上前,~的把原委說了壹遍。(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八回)
和衣而臥
釋義和:連著;臥:躺下。穿著衣服躺下睡覺。
用例老程師爺是喝得當面退席,~。(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八回)
和衷***濟
近義同舟***濟、齊心協力、風雨同舟
反義貌合神離、離心離德、同床異夢
釋義衷:內心;濟:渡。大家壹條心,***同渡過江河。比喻同心協力,克服困難。
出處《尚書·臯陶謨》:“同寅協恭和衷哉。”《國語·魯語下》“夫苦匏不材於人,***濟而已。”
用例他見了啟事便跑到書店裏來,談了些~的話。(郭沫若《學生時代·創造十年》)
和藹近人
釋義和藹:和善。態度溫和,容易接近。
和風麗日
釋義指天氣溫暖而晴朗。
和氣生財
釋義指待人和善能招財進寶。
和容悅色
釋義形容和善可親。同“和顏悅色”。
和顏說色
釋義形容和善可親。同“和顏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