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贊揚說的成語:
(1)壹言九鼎(yī yán jiǔ dǐng),形容說的話分量大,起決定作用。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壹般是三足兩耳。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象征九州。
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壹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
(2)壹諾千金(yí nuò qiān jīn):許下的壹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也叫千金壹諾。出自《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3)壹言既出,駟馬難追(yī yán jì chū,sì mǎ nán zhuī?):既:已經。駟馬:古代同駕壹輛車的四匹馬;或套著四匹馬的車:~介(由四匹披甲的馬所駕的戰車)。壹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駿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壹定要算數。
(4)言而有信:說話靠得住,有信用。出處: 《論語·學而》第七章: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5)言必信,行必果(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信:可信,可靠;果:果然。果真。說的話就壹定是可靠的,說壹是壹,做的事壹定是真實的,說到做到的。《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6)心口如壹:心裏想的和嘴裏說的壹樣。形容誠實直爽。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雖厲害,好在心口如壹,直截了當,倒是壹個極爽快的。"
(7)如雷貫耳(rú léi guàn ěr):響亮得像雷聲傳進耳朵裏。形容人的名聲大。也形容聲音巨大。
(8)振聾發聵(zhèn lóng fā kuì):發出很大的響聲使耳聾的人也能聽見,用來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塗麻木的人。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第壹卷:"此數言,振聾發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
2、贊揚做與說的成語:言出必行;言必信,行必果;敢作敢為;言行壹致;表裏如壹 ; 言出必行;三年不飛,壹飛沖天; 三年不鳴,壹鳴驚人 ;鍥而不舍、兀兀窮年。
拓展內容:1、說和做的名言
(1)凡是新的事情在起頭總是這樣的,起初熱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因為他已經明白,不經過壹番苦功是做不成的,而只有想做的人,才忍得過這番痛苦。——陀思妥耶夫斯基?
(2)大言不慚,則無心為誌。——宋朱熹
(意譯:說大話都不慚愧的人,壹點去實踐的決心都不會有。)?
(3)言論的花兒開的愈大,行為的果子結的愈小。——冰心?
(4)嗜酒的人從不品酒,話多的人從不動腦。——法普賴爾?
(5)輕諾必寡信。——《老子》
(意譯: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壹定很少講信用。)
(6)春蠶到死絲方盡,人至期頤亦不休。壹息尚存須努力,留作青年好範疇。 —— 吳玉章 ?
(7) ?但願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 —— 郭小川 ?
(8) 人的壹生可能 ?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 愛因斯坦
(9) 蕓蕓 ?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 陸遊 ?
(10)故立誌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誌之事也。 —— 王陽明 ?
(11)貧不足羞,可羞是貧而無誌。 —— 呂坤 ?
2、聞壹多:
“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
“人家說了也不壹定做,我是做了也不壹定說。”
----------------《說和做——記聞壹多先生言行片段》農民詩人”臧克家(zāng kè jiā)
3、成語形式分類
(1)習用的古語。
古文不宜蹈襲前人成語,當以奇異自強;四六宜用前人成語,復不宜生澀求異。
元 劉祁《歸潛誌》卷十二:凡作倔彊聱牙之句,不合自造新言,只當引用成語。
元·劉祁《歸潛誌》卷十二:“古文不宜蹈襲前人成語,當以奇異自強;四六宜用前人成語,復不宜生澀求異。”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凡作倔彊聱牙之句,不合自造新言,只當引用成語。”
魯迅 《墳·我之節烈觀》:“不節烈( 中國 稱不守節作‘失節’,不烈卻並無成語,所以只能合稱他‘不節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國家?”
(2)指長期習用,結構定型,意義完整的固定詞組,大多由四字組成。
清·任泰學 《質疑·經義》:“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或是當時成語。”
趙樹理《金字》:“我想了壹陣,想出個模棱兩可的成語來,寫了‘有口皆碑’四個大字。”
4、成語定義
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的含義更豐富而語法功能又相當於詞的語言單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簡短精辟易記易用。並常常附帶有感情色彩,包括貶義和褒義,當然,也有中性的。
成語多數為4個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語,有的成語甚至是分成兩部分,中間有逗號隔開。
參考資料:
說和做_百度百科
成語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