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龍珠遊戲如此之多,為何格鬥類型占據半壁江山?

龍珠遊戲如此之多,為何格鬥類型占據半壁江山?

說起《龍珠》(Dragon Ball)想必各位並不陌生。這部風靡全球的長篇漫畫,陪伴我們兒時成長的經典動畫,承載著我們太多太多的情懷與記憶。無論身處哪壹個 遊戲 世代,無論在哪壹個 遊戲 平臺,龍珠題材的 遊戲 都從未缺席。據統計《龍珠》是全世界被改編為 遊戲 次數最多的漫畫,並因此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每逢有龍珠 遊戲 新作的消息時,總會看到有玩家提到“電光火石”( “電光火石”為人們對成語“電光石火”的誤用,本文將統壹使用“電光火石”)這部龍珠格鬥 遊戲 。過於頻繁地出現在廣大玩家的視野裏,甚至招來了部分玩家的不滿,將滿嘴“電光火石”的玩家認定為無腦吹。為什麽提到龍珠 遊戲 就有人站出來刷“電光火石”? 優秀的龍珠 遊戲 都有哪些呢?難道龍珠 遊戲 只適合做成格鬥類型嗎?那麽今天AGamer就來與各位聊壹聊那些獨具特色的龍珠 遊戲 吧。

不少玩家記憶中最早的龍珠 遊戲 恐怕都是發售在FC平臺上面的 遊戲 ,其實在1986年Super Cassette Vision平臺發售的《龍珠大秘境》才是龍珠 遊戲 的開山鼻祖。這是壹款以小悟空冒險為題材的清版射擊類 遊戲 。由於技術的原因,那個時候的龍珠 遊戲 也並不具備太多的 遊戲 性,只能算作是使用龍珠的元素。雖然畫面非常簡單,但是悟空和龜仙人還是十分容易辨認的。

到了FC紅白機時期,龍珠 遊戲 開始以回合制卡牌的形式出現在玩家的視野中。《龍珠Z》系列三部曲分別對應著龍珠故事中的“賽亞人篇”、“那美克星篇”和“人造人篇”。在 遊戲 中,人物的移動和戰鬥都需要使用卡牌來進行,不同卡牌對應不同的指令和屬性。之後RPG逐漸開始有了自己的移動和攻擊方式,不再依靠卡牌系統,卡牌與RPG逐漸開拓自己的道路。較為著名的龍珠RPG 遊戲 中,GBA平臺上發行的《龍珠Z:悟空的遺產》系列絕對可以占據壹席之地。

縱觀整個龍珠系列 遊戲 ,最強ACT類型的龍珠 遊戲 必定是2004年GBA平臺上發售的《龍珠大冒險》。故事模式為橫版清關類型,故事的時間線是從小悟空開始直到比克大魔王的終結戰。該作的角色成長系統、打擊感、連招系統、畫面音效都十分出色。對戰模式雖然可以使用的角色並不多,但是能夠在ACT 遊戲 中內嵌壹個格鬥系統,制作商也是十分的良心。不僅如此,在通關之後還可以激活其他NPC角色來作為主角進行故事流程,同時還有著豐富的物品可供收集,這些都大大增加了多周目的可玩性。真的沒有想到壹款GBA掌機平臺的 遊戲 竟然會制作地如此用心,即便是以現在 的眼觀 看待這部老 遊戲 ,依舊是壹款不可多得的佳作。

全3D的ACT類型的龍珠 遊戲 僅有《龍珠Z:傳奇》這壹部。雖然質量並不是特別高,但讓人印象十分深刻的壹點在於它居然支持本地雙人合作。要知道壹款3D動作 遊戲 ,在不分屏的情況下,視角處理是壹個非常麻煩的問題。為了同屏顯示兩名玩家,攝像機必須隨著兩名玩家的距離實時變化,攝像機越遠物體就會越小,雙人合作遊玩的時候體驗稍微差了壹些。

這部作品的故事流程是從賽亞人篇開始的,大家應該都記得賽亞人篇的第壹場大戰就是悟空與比克聯手對抗悟空的哥哥拉蒂茲。如果雙人合作的話,壹名玩家控制悟空,另壹名玩家控制比克,真的是代入感十足。可是到了與宇宙帝王弗利薩的戰鬥時,劇情本應該是悟空單挑弗利薩,那雙人合作怎麽玩?匪夷所思的是,制作組居然會讓兩名玩家輪流操作悟空,而且居然沒有什麽明顯的提示。這意味著玩著玩著突然角色就無法控制了,玩著玩著就得突然朝身邊的夥伴大喊“快!該妳上了”,真的是讓人有些啼笑皆非。

當反恐精英席卷全球時,國內也出現了大量CS玩家。當時網吧裏面較為常見的就是CS1.5和CS1.6這兩個 遊戲 。不少玩CS的玩家可能還見到過壹個叫做《CS龍珠》的 遊戲 ,事實上它並不是真正的龍珠 遊戲 ,而是基於“地球特戰隊Beta1.2版”所做出的修改版,是美國的ESF團隊出於對龍珠的熱愛而做出的壹款龍珠MOD。

龍珠題材的格鬥 遊戲 數量超過了其他幾種類型 遊戲 數量的總和。無論在哪壹個 遊戲 平臺,都能見到龍珠格鬥的身影。如果談起掌機上面的龍珠格鬥 遊戲 ,GBA平臺發售的《龍珠Z:舞空鬥劇》壹定是最先想到的 遊戲 。這款 遊戲 采用的是3v3組隊模式的格鬥(每局未必壹定是3個角色),不同角色有著自己獨有的故事線。精良的打擊感與豐富連續技,角色處於不同位置的必殺技也會發生變化,100%的超必殺還會給角色立繪特寫,戰鬥系統做的非常優秀。

很多龍珠格鬥 遊戲 中,角色的招式往往都是只是表現的特效不同,歸根結底都是“波”。用悟空的“龜派氣功”和比克的“魔貫光殺炮”舉例來說,二者都是沖擊波,僅僅只是長得樣子不同。使用這類手法的 遊戲 ,角色之間的差異僅僅停留在外觀層面。像必殺技大招之類的如果也只是在中招之後的表現處理上有所不同,那選擇哪個角色從性能上講都沒有任何差別。

而《龍珠Z:舞空鬥劇》就有壹些非常貼合龍珠世界的設定,諸如人造人18號無限氣、人造人20號可以吸收對方的氣功波、悟空的界王拳會持續掉血、弗利薩的毀滅地球會強制啟動倒計時等等。可以說這款 遊戲 不僅僅是使用了龍珠的角色素材,而是在每壹個角色的技能設定上都盡可能地還原了龍珠世界,不僅增加了 遊戲 的代入感,還增加了 遊戲 的深度,強化了 遊戲 的策略性。

當電子 遊戲 邁入3D時代,龍珠世界中的空中高速戰鬥終於可以完美的還原出來。《龍珠Z:電光火石》系列三部曲就是以3D空間戰為特色的格鬥 遊戲 。特別是系列中的第三部可以稱之為系列最完美的壹部,其中包括了龍珠TV版的第壹部、龍珠Z、龍珠GT以及劇場版中***161名角色。忠於原著橋段的故事模式,戰鬥的過程中可以進行階段變身,可以與他人合體,不同角色的不同階段都有著獨特的技能,賽亞人看到月亮可以變成大猩猩。角色對波(氣功波對抗)的時候,屏幕會提示玩家快速轉動搖桿,憑借轉動速度決定對波結果。這些有著強烈龍珠特色的要素,使得原本戰鬥系統就已經十分優秀的《龍珠Z:電光火石》系列成為了龍珠粉絲們的最愛,同時也是廣大龍珠粉絲們最期待重置的壹部龍珠 遊戲 。

《龍珠Z:武道會》系列也是不得不談的壹個重要的龍珠格鬥系列。武道會系列不同於電光火石系列可以漫天飛,而是使用3D角色在2D橫版中進行對戰(可以側移)。角色變身並沒有使用特寫,而是使用不會打斷 遊戲 的變身特效,這就意味著武道會系列的戰鬥節奏要更快壹些。由於是2D橫版,角色的連招系統也更靠近傳統的2D橫版格鬥,在浮空連中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變身再繼續連招的操作十分具有觀賞性(例如悟空可以從普通狀態在攻擊對方的過程中不斷變身超1、超2、超3、超4然後接必殺技)

武道會系列還有壹個非常有特色的地方在於,明明是格鬥 遊戲 卻加入了RPG的成長要素。通過壹場場戰鬥可以獲得經驗、道具、技能、隱藏人物等獎勵。經驗可以給自己喜歡的角色升級六項能力,技能可以裝備給對應的角色。武道會系列有著打怪升級,培養自己角色的另類玩法。

《龍珠》是壹部少年熱血漫畫,雖然前期是輕松 搞笑 的日常向劇情(有壹說法最初是H向),但在逐漸暢銷的的過程中,鳥山明老師逐漸加重了戰鬥劇情的比例。如果說天下第壹武道會這種定期舉辦的活動,是為了給日常向劇情增添色彩的話,那麽從比克大魔王的出現開始,故事就朝著以戰鬥為主線的方向發展了。TV版很明確的將《龍珠》漫畫劇情分成了《龍珠》與《龍珠Z》兩部分,而《龍珠Z》也正是賽亞人篇的開始,標誌著故事完全進入戰鬥篇。

那麽最能表現戰鬥的 遊戲 類型是什麽?沒錯,就是格鬥。不需要刻意安排什麽任務,不需要過於復雜的規則,不需要巧妙的關卡設計,知道打敗對手就足夠了。不同的角色有著各自的看家本領,格鬥 遊戲 天生就能夠完美地表現各種眼花繚亂的技能。

在賽亞人篇、那美克星篇、人造人篇、魔人布歐篇這四個篇章中,有大量的新敵人不斷出現。為了刻畫敵人越來越強,角色們的戰鬥力呈現出指數級的增長。戰力探測器在前期還可以拿“戰五渣”來調戲,而在後期動不動就山崩地裂行星毀滅的時候,已經沒有人在乎所謂的戰力了。當初能與悟空沙漠對戰的雅木茶(樂平)、天下第壹武道會上“五五開”的天津飯,在各路外星人面前不堪壹擊,不是充當 搞笑 擔當,就是成為拖延時間的輔助角色。這也暴露出了壹個問題,出場角色增加過多導致弱小的角色戲份越來越少,刻畫越來越薄弱。

龍珠 遊戲 也同樣面臨著這個問題,而早期的解決辦法就是只選取部分篇章制作 遊戲 。FC平臺上面的RPG三部曲就采用了這種做法,但是這種做法會給玩家帶來割裂感,感覺 遊戲 並不那麽完整。就連前面提到的ACT類型的經典之作《龍珠大冒險》也僅僅將故事講到了比克大魔王之死。ACT與ARPG 遊戲 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大量的雜兵和場景資源,反復在相近似的場景裏打壹些不知名的小角色實在是過於無聊,但如果打壹些知名的角色又違背的《龍珠》的漫畫劇情。想要講述整個故事,格鬥 遊戲 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除了過場動畫,基本上都可以依靠對戰來推進故事,從而大大減少了“工作量”。格鬥 遊戲 也能夠給與每個角色相對平等的出場機會,哪怕是蔬菜人這樣的小角色都能有機會露個臉(操作使用)。

當龍珠新 遊戲 這個消息傳播開來的時候,不少玩家都習慣性地將新作默認為是格鬥 遊戲 ,沒想到在E3的展會上我們竟然看到了壹款ARPG類型的新龍珠 遊戲 ,不禁讓人有些擔心制作廠商能否處理好故事與戰鬥之間的關系。不過作為龍珠粉,還是期待它能夠帶給我們壹場緊張刺激的冒險。

感謝妳能閱讀到最後

我是AGamer,我們下期再見~

附贈送史上最全龍珠 遊戲 盤點(如有遺漏,歡迎評論區補充)

橫版清關

1986 Super Cassette Vision 《龍珠 大秘境》

ACT

1986 FC 《龍珠 神龍之謎》

2004 GBA 《龍珠大冒險》

2005 PS2/NGC/XBOX《龍珠Z:傳奇》

2005 GBA 《龍珠GT》

2008 NDS 《龍珠DS》

2010 NDS 《龍珠DS2:突擊!紅緞帶軍團》

卡牌RPG

1988 FC《龍珠2:大魔王復活》

1989 FC《龍珠3:悟空傳》

2002 WSC《龍珠》

2007 NDS 《龍珠Z:遙遠的悟空傳說》

2009 Wii 《龍珠:天下第壹大冒險》

2013 3DS 《龍珠英雄:終極任務》

2014 3DS 《龍珠英雄:終極任務2》

2017 3DS 《龍珠英雄:終極任務X》

RPG

1990 FC《龍珠Z:強襲!賽亞人》

1991 FC《龍珠ZII 激神弗利薩!!》

1992 FC《龍珠ZIII 烈戰人造人》

1992 SFC《七龍珠-超級賽亞人傳說》

1994 GB 《龍珠Z 悟空飛翔傳》

1995 SFC《龍珠Z超悟空傳-激突篇》

1995 GB 《龍珠Z 悟空激鬥傳》

2002 GBC《七龍珠Z-超戰士傳說》

2002 GBA《龍珠Z:悟空的遺產》

2004 GBA 《龍珠Z:悟空的遺產2》

2009 NDS 《龍珠改 賽亞人來襲》

2016 3DS 《龍珠:融合計劃 》

格鬥

1992 FC 《龍珠Z:激鬥天下第壹武道會》

1993 SFC《龍珠Z:超武鬥傳》

1993 SFC《龍珠Z:超武鬥傳2》

1994 SFC《龍珠Z:超武鬥傳3》

1994 MD 《龍珠Z:武勇烈傳》

1994 PCE《龍珠Z:偉大的孫悟空傳說》

1995 PS 《龍珠Z:最終戰役22》

1995 SFC《龍珠Z超悟空傳-覺醒篇》

1996 SS 《龍珠Z:真武鬥傳》

1996 SFC《龍珠Z:超次元戰鬥》

1996 PS/SS《七龍珠Z:偉大的七龍珠傳說》

1997 PS 《龍珠Z:FINAL BOUT》

2003 PS2/NGC 《龍珠Z:武道會》

2004 PS2 《龍珠Z:武道會2》

2004 GBA 《龍珠Z:舞空鬥劇》

2005 PS2 《龍珠Z:電光火石1》

2005 NDS 《龍珠Z:舞空烈戰》

2005 PS2 《龍珠Z:武道會3》

2006 PS2 《龍珠Z:電光火石2》

2006 PSP 《龍珠Z:真武道會》

2006 PS2 《超龍珠Z》

2007 PS2 《龍珠Z:電光火石3》

2007 PSP 《龍珠Z:真武道會2》

2008 PS3/XBox360 《龍珠Z:突破極限》

2008 PS2 《龍珠Z:無限世界》

2009 psp 《龍珠進化》(電影版龍珠為原型)

2009 PS3/XBox360 《龍珠:怒氣爆發》

2010 PSP 《龍珠Tag VS》

2010 PS3/XBox360 《龍珠:怒氣爆發2》

2011 NDS 《龍珠改:究極武鬥傳》

2011 PS3/XBox360 《龍珠Z:終極天下》

2014 PS3/XBox360/PSV 《龍珠Z:超神亂鬥》

2015 PS4/PS3/XBox360/XBoxOne/PC 《龍珠:超宇宙》

2015 3DS 《龍珠Z:超究極武鬥傳》

2016 PS4/XboxOne/Switch 《龍珠:超宇宙2》

2018 PS4/XboxOne/Switch 《龍珠鬥士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