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卷高考語文壹***有四道大題,第壹道大題是現代文閱讀,滿分35分;第二道大題是古文閱讀,滿分同樣是35分;第三道大題是基礎知識部分,滿分20分;第四道大題是作文,滿分是60分。
高考文言文除了考綱確定的64篇,還要考其他的課外文言文,而且文言文閱讀壹項中的文言文都是來自課外的,涉及人物傳記的尤其多。
對於這樣壹個概括的題型分析,大家可能還存在疑惑,不知道具體每道大題裏面考什麽內容。作文,毫無疑問,壹般是根據材料進行擬題,壹般寫成議論文比較好寫。
而現代文部分分為文學類、實用類、論述類等幾種文體,古文題型則包括文言文、古詩詞以及默寫。基礎題部分題型有成語、病句及語言運用等。
高中的語文學習,擴大閱讀量,強化閱讀能力,註重積累,註重實際運用。
在閱讀中,提高對信息篩選加工能力和認識水平
如今年的北京卷,多文本閱讀(科技文閱讀)第4題要求考生推斷時間,需要從兩則材料中篩選出相關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得出結論。
擴展資料
高考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1、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
2、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
3、意譯有壹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4、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三條標準。將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通常講究信、達、雅。所謂信,指的是忠實於原文。原文講的是什麽意思,譯成現代漢語後應能如實傳達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隨意增減文意,更不能曲解。
5、所謂達,指的是譯成的話要符合現代漢語的規範,要文通字順,不能夠雖然忠實原文,卻譯得句子拗口,令人難讀或難懂。
人民網-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Ⅰ卷評析
百度百科-文言文
2. 怎麽去更好的理解文言文呢接到系統發來的您的求助,這個問題我曾經回答過兩次(怎樣更好地去理解文言文呀 文言文怎樣去理解)答案都很榮幸被采納了。
樓上的朋友所提供給您的四點,就是我回帖中給出的建議,如果您還不滿意,那再多說幾句。上面四點是文言文學習和閱讀的通用方法,如果要上升到非考試要求的“更好”,那就要站到提高個人古文素養的高度了,換句話說,就是要用目前各大學中文系學生的學習要求了。
要達到素養這樣的要求,除了要加大經典文言文的閱讀(強化第三條)強度,培養自己的文言文語感外,還需要加大閱讀範圍,註意中國傳統經史子集文化的學習,增加文言文的背景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所涉及的人物、事件、思想……。具體閱讀範圍和閱讀方法,可以參考我的另壹個回帖,鏈接如下:我自己的古文水平就是這樣因興趣擴大閱讀範圍而點滴積累起來的,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3. 怎樣才能答好文言文閱讀文言文閱讀材料,不管是壹篇還是壹段,都有壹定的獨立性和完整性。
按照認知規律,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有壹個由整體到局部,由粗略到精細,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應考時,最好先不要去看考題的設置,在不受任何外來影響的前提下,對材料進行整體感知,把握其要點。
若是以議論為主的文章,就得弄清楚談論的話題、作者的觀點、選用的材料、論證的方法等等。若是以記敘為主的文章,就得明確所寫何人,人物之間的關系,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所寫何事,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以及文中流露出來的作者的觀點、態度等等。
如2002年高考全國卷文言文閱讀題,通讀材料後就能明白,這是壹篇人物傳記;寫的是漢代飛將軍李廣;總敘之後具體寫了四件事:以疑兵之計退兇奴,飲食與士***之,引刀自剄,天下皆為盡哀;突出表現了李將軍驍勇善戰,足智多謀、廉潔自律、愛兵如子、勇於承擔過錯的性格特點;作者對其大加贊賞和推崇。從整體上把握這些內容,既克服了先入為主、不及其余的毛病,又利於局部分析,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二、瀏覽選項,題中取巧 通讀材料以後,對內容雖有整體感知,但必然留下許多疑點和難點。這時,不要去鉆牛角尖,最巧妙的辦法,就是瀏覽考題,從選項中獲取信息,解決疑難。
我們知道,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為了體現“簡易”二字,降低解題難度,命題者在設置題幹時,壹般叫考生選出不正確的壹項;在設置選項時,常常把深難的材料設成正確選項。因此,我們即使把這些選項全返回閱讀材料去理解,正確率也在80%以上。
據此,我們就可以排除許多難點和疑點。如2000年高考全國語文卷第11題,就解釋了“省”、“審”、“樵”、“信”;12題解釋了“故”、“每”、“因”、“及”;13題解釋了“大人清白”、“名譽著聞”、“其都督”;14題翻譯了“食畢,復隨旅進道”,“先其將歸,請假還家”、“陰資裝,百余裏要之”,“因取向所賜絹答謝而遣之”。
這麽多信息,且80%以上是正確的,加上前面的整體感知,很多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即使是要求選出正確的壹項,這樣的試題也能給我們以解讀的啟發。
如2002年高考全國語文卷11題選出對實詞“竟死”、“將兵”、“曲折”、“結發”的解釋正確的壹項。也就是說,這四個實詞的解釋80%以上是錯誤的,逼著我們尋找新的信息源。
這時,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盡量列出每個實詞的義項,再結合語境體悟語義。如A項,“竟死”的意義除選項中的“竟然因此而死”以外,我們還可以列出“終究死在這上面”、“壹直到死”等。
再如D項,“結發”的意義除選項中的“剛成年的時候”,還有“結婚”、“紮頭發”等。我們有了更多的信息,就有了比較、推斷、選擇的依據,就能更準確的解答考題。
三、再讀材料,據文正義 從考題選項中得到的信息,有的是正確的,有的是錯誤的。要辯清正誤,還得返回材料,據文正義。
“據文證義”,就是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考察揣摩字義、詞義、文意。“具體的語言環境”,指文章的時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全文的中心意思,以及上下文的主要內容和表達特點等。
“考察揣摩”,指在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的前提下,進行壹系列的體味、判斷、推導,以達到準確把握語義、文意的目的。四、審視選項,逐壹排除 運用前面的三種方法,經過前面的三次反復都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就得進入第四步,仔細審視考試題目,充分利用已知信息,逐壹排除錯誤選項。
如語文2002年全國卷12題,選出“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壹組”,A組,“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以鐘磬置於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後壹句是學生學過的,很容易知道是介詞“把”、“拿”的意思。前壹句的“以”如果講成“把”、“拿”就講不通了。
兩句中的“以”意義和用法是不相同的。其余幾組是否相同,也要逐壹判斷,以作檢驗。
B組,“是時會暮,胡兵終怪之/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後壹句是考生熟悉的,加點的“會”是“恰逢”、“正遇”的意思。
用此意思解釋前壹句的“會”,也是正確的。C、D兩組也可以用學過的後壹句去比較、類推前壹句,從而得到正確的解釋,達到逐壹排除的目的。
4. 收集2009年語文高考的古文題目(含答案)全國卷1)三、(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沖,仕周,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農。
父毗,郁林令。德深初為隋文帝挽郎,後歷馮翊書佐、武陽郡司戶,書佐,以能遷貴鄉長。
為政清凈,不嚴而肅。會興遼東之役,征稅百端,使人往來,責成郡縣。
於時王綱弛紊,吏多贓賄,所在征斂,人不堪命。唯德深壹縣,有無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給,而百姓不擾。
於時盜賊群起,武陽諸城多被淪陷,唯貴鄉獨全。郡丞元寶藏受詔逐捕盜賊,每戰不利,則器械必盡,輒征發於人,動以軍法從事,如此者數矣。
其鄰城營造,皆聚於聽事,吏人遞相督責,晝夜喧囂,猶不能濟。德深各問其所欲,任隨便修營,官府寂然,恒若無事。
唯約束長吏,所修不須過勝余縣,使百姓勞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為諸縣之最。
尋轉館陶長,貴鄉吏人聞之,相與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語不成聲。及將赴任,傾城送之,號泣之聲,道路不絕。
既至館陶,闔境老幼,皆如見其父母。有猾人員外郎趙君實,與郡丞元寶藏深相交結,前後令長,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自德深至縣,君實屏處於室,未嘗輒敢出門。逃竄之徒,歸來如市。
貴鄉父老,冒涉艱險,詣闕請留德深,有詔許之。館陶父老,復詣郡相訟,以貴鄉文書為詐。
郡不能決。會持節使者韋霽、杜整等至,兩縣詣使訟之,乃斷從貴鄉。
貴鄉吏人,歌呼滿道,互相稱慶。館陶眾庶,合境悲泣,因從而居住者數百家。
寶藏深害其能。會越王侗征兵於郡,寶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東都。
俄而寶藏以武陽歸李密。德深所領皆武陽人也,念其親戚,輒出都門,東向慟哭而反。
人或謂之曰:“李密兵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裏。汝必欲歸,誰能相禁,何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與魏明府同來,不忍棄去,豈以道路艱難乎!”其得人心如此。
後沒於陣,貴鄉、館陶人庶,至今懷之。(節選自《北史魏德深傳》)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A.為政清靜,不嚴而肅 肅:恭敬。
B.會興遼東之役 會:適逢。C.所在征斂,人不堪命 堪:忍受D.動以軍法從事 動:招致答案和解析 答案:D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需要結合原文語境來推斷詞語的含義,采取篩選的辦法排除不符合題幹要求的選項。
動,經常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擁戴的壹組是①常為諸縣之最 ②皆歔欷流涕,語不成聲③未嘗輒敢出門 ④詣闕請留德深⑤以貴鄉文書為詐 ⑥詣使訟之,乃斷從貴鄉。A.①③④ B.①⑤⑥C.②③⑥ D.②④⑤答案和解析 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在解答時,先要準確理解題幹文句的含義,再推敲各選項文句所表達的內容是否與題幹文句契合。用排除法,排除①表明魏德深管理屬下有方,約束官吏;③表明魏德深治理有方和他的嚴厲;10.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壹項是。
A. 魏德深很有才幹,歷任多種職務後升職主持貴鄉政務。其時朝廷綱紀敗壞,官吏貪汙受賄,民不聊生;只有貴鄉生產生活壹切照常進行,百姓沒有受到騷擾。
B. 魏德深善於人性化管理,體恤下情。鄰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責,尚不能成功;而貴鄉則約束官吏,避免百姓勞苦,官府安靜,壹直象無事壹樣。
C. 魏德深深受百姓歡迎,又能震懾奸猾之人。他到館陶,百姓見他如見父母;而奸人趙君實與逃竄之徒,只能躲藏流亡。
他後來將回貴鄉,貴鄉吏民互相慶賀。D. 郡丞元寶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領武陽籍士兵在家鄉附近作戰,想利用軍士的戀家情緒使軍隊潰散。
但魏德深極得人心,士兵們全都不忍離他而去。答案和解析 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觀點態度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要重視選文細節處的理解。“而奸人趙君實與逃竄之徒,只能躲藏流亡”錯誤,文中說的是“自德深到縣任職以來,君實呆在家中不敢出門。
逃犯紛紛來自首。”11. 把第I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0分)(1)與郡丞元寶藏深相交結,前後令長,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譯文:與郡丞元寶藏結交很深,前前後後的縣令縣長,沒有不受他指揮的。
(2)館陶眾庶,合境悲泣,因從而居住者數百家。譯文:館陶縣整個境內的百姓都悲哭,因此跟隨著去安家的有幾百戶。
答案和解析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同時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詞類活用的能力,翻譯時註意聯系前後文,力求做到“信、達、雅”。第(1)句註意“交結”為古今異義和“令長”、“ 指麾”等詞的落實;第(2)句註意“合境”和“從而”“ 居住” 為古今異義。
參考譯文:魏德深,本來是巨鹿人。祖父是魏沖,在周作過刑部大夫、建州刺史,於是就安家在弘農。
父親名為魏毗,作過郁林令。德深最初作文帝的挽郎,後來作過馮翊書佐、武陽司戶書佐,因為才能卓著升任貴鄉縣令。
為政清凈,不采用嚴厲的辦法治理縣政。正好趕上遼東作戰,朝廷想出各種辦法征稅,派人到各個郡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