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揚帆起航 [ yáng fān qǐ háng ]
解釋:是壹詞匯,即升起船帆開始航行之意。
出自:唐 劉長卿 《送喬判官赴福州》詩:揚帆向何處?插羽逐征東。
譯文:揚帆向什麽地方?插上羽毛追征東。
二、南航北騎 [ nán háng běi qí ]
解釋:形容乘舟騎馬,南北奔走。
出自:西漢 劉安《淮南子·齊俗訓》:“胡人便於馬,越人便於舟。”
譯文:胡人騎馬方便,越人在船上方便。
三、壹葦可航 [ yī wěi kě háng ]
解釋:壹葦:壹捆蘆葦。用壹捆蘆葦作成壹只小船就可以通行過去。比喻水面相隔很近,不難渡過。亦作“航壹葦”。比喻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決。
出自:西晉 陳壽《三國誌·吳書·賀邵傳》:“長江之限,不可久恃,茍我不守,壹葦可航也。”
譯文:長江的限制,不能長期依賴,如果我們不遵守,壹節蘆葦可航行的。
四、梯山航海 [ tī shān háng hǎi ]
解釋:登山航海。比喻長途跋涉,經歷險遠的旅程。
出自:元末 脫脫、阿魯圖《宋書·明帝紀》:“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風雨所均。”
譯文:日月所照的地方,我登山與渡海,風雨都遇到過。
五、棧山航海 [ zhàn shān háng hǎi ]
解釋:指跋山涉水,逾越險阻。
出自:南朝宋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棧山航海,逾沙軼漠之貢,府無虛月。”
譯文:跋山涉水,逾越險阻,過軼沙漠沙的貢獻,我沒有虛度了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