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鴆止渴的意思是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而采取的錯誤或危險的行動或選擇。它比喻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做出的不顧後果的行為,因而導致更大的損失。
成語拼音:yǐn zhèn zhǐ kě
成語解釋:飲鴆止渴(鴆:傳說中的毒鳥)指飲用鴆羽毛浸泡過的毒酒解渴;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後果。含貶義;在句中壹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成語出處:
1、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霍谞傳》:“譬猶療饑於附子,止渴於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豈可為哉。
這個成語的典故起源於《史記》中的壹則故事。據說,戰國時期,楚國的將軍項羽與劉邦爭奪天下,最終失敗被困於垓下。當時,項羽饑渴交迫,他的親信韓信獻上了壹杯毒酒,稱之為“鴆酒”,以解項羽的口渴。
飲鴆止渴造句
1、在現今的商業時代,生產商只靠降價來吸引消費者,只能是壹種飲鴆止渴的手段。
2、楊嗣昌的加征練餉辦法是使朝廷飲鴆止渴。
3、原以為我找到了屬於我的激情,卻不知這激情壓根就是飲鴆止渴。
4、《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評論認為,靠房地產救經濟是飲鴆止渴。
5、我們現在毫無計劃地濫采自然資源,無異於飲鴆止渴,最終必然遭到自然界的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