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足幹勁成語:
鼓足幹勁,漢語成語,拼音是gǔ zú gàn jìn,意思是把勁頭鼓足,準備做事。出自朱德《上黔靈山》。
成語解釋:
釋義:鼓:鼓動,振作。把勁頭鼓足,準備做事。
成語出處:
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在1958年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通過了‘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朱德《上黔靈山》:“青年子弟多豪俊,鼓足幹勁建家鄉。”
反義詞:垂頭喪氣、萎靡不振
語翻譯:brace one's energies <go all out; put on steam>
語翻譯:多(おお)いに意気込む
俄語翻譯:напрячь все силы
其他語言:<法>déployer tous les efforts
成語用法:作謂語、狀語;用於做事。
例子:季羨林《世紀回眸》:“仍然鼓足幹勁,認真做著自己的工作。”
拓展知識:
1、垂頭喪氣:
釋義:形容因失敗或不順利而情緒低落、萎蘼不振的樣子。
近義詞灰心喪氣、無精打采
反義詞趾高氣昂、得意洋洋、意氣揚揚
出處:唐·韓愈《送窮文》:“主人於是垂頭喪氣,上手稱謝。”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受挫折無精打采。
成語故事:唐朝末年,政治腐敗,各地藩王擁兵自重,北方兩大藩王李茂貞、朱全忠壹心想控制唐昭宗。宦官韓全誨劫持唐昭宗到鳳翔投奔李茂貞。但李茂貞無能,竟要把皇帝交給朱全忠。韓全誨見大勢已去,垂頭喪氣,默不作聲,昭宗下令誅殺韓全誨。
2、萎靡不振:
釋義:萎靡:頹喪。形容精神不振,意誌消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