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金史·顏盞門都傳》:“有敵忽來,雖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譯文:有敵人忽然出來;雖然箭石到面前,仍然能泰然自若。
成語故事:金人顏盞門都性情忠厚,謹小慎微,他作戰善於安置營壘,計劃十分周密,遇事十分沈著,即使矢箭如雨,他仍泰然自若,壹切按計劃行事,他很勇敢,親自帶兵救出被西夏李世輔挾持的完顏杲,他壹生中立下不少的戰功。
2、談笑自若, tán xiào zì ruò,指在不平常的情況下,有說有笑,同平常壹樣。比喻遇事鎮定。
出自 《三國誌·甘寧傳》:“寧受攻累日,敵設高樓。雨射城中,士眾皆懼,惟寧談笑自若。”
譯文:寧被攻打了好幾天,敵人設置高樓。箭如雨般射入城中,士兵們都害怕,只有甘寧談笑自如。
3、從容不迫是壹個成語,讀音是cóng róng bú pò,意思是態度鎮靜,不慌不忙,從容鎮定。
巴金《春》三壹:惜乎高家子孫太不給妳爭氣了,請妳數壹數高家究竟有幾個像樣的人!覺民從容不迫的嘲諷首,仿佛他自已並不是高家的子弟。
4、安然若素,ān rán ruò sù,(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壹樣對待,毫不在意。形容面對困境毫不介意,心情平靜。 安:安然,坦然;然:代詞,指人或物;素:平常。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八回:第二天寶小姐酒醒,很覺得過意不去。後來彼此熟了,見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然若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