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冥之誌
冥漠之都
冥漠之鄉
冥然兀坐
冥眗亡見
冥室櫝棺
冥思苦索
冥思苦想
冥頑不化
冥頑不靈
冥行盲索
冥行擿埴
冥昭瞢闇
冥昭瞢暗
頑冥不靈
薄暮冥冥
愁緒冥冥
飛鴻冥冥
鴻飛冥冥
鴻飛冥冥,弋人何篡
鴻飛冥冥,弋人何慕
化及冥頑
苦思冥想
悄悄冥冥
窈窕冥冥
風雨晦冥
通幽洞冥
陰雨晦冥
2. 冥字開頭的四字詞語1、冥眗亡見 míng shùn wáng jiàn 指看不見,看不清楚。
2、冥思苦索 [míng sī kǔ suǒ] 冥:深。絞盡腦汁,苦思苦想。
3、冥行盲索 [míng xíng máng suǒ] 比喻不明情況而工作。 4、冥行擿埴míng xíng zhì zhí 冥:昏暗;冥行:夜間行路;擿:點;埴:地。
夜間摸黑走路,如同盲人拿著手杖點地而行。比喻研求學問,不識門徑,暗中探索。
5、冥思苦想míng sī kǔ xiǎng 絞盡腦汁,苦思苦想。 6、冥頑不靈míng wán bù líng 冥頑,愚鈍無知;不靈:不聰明。
形容愚昧無知。 7、冥漠之都 [ míng mò zhī dōu ] 亦稱“冥漠之鄉”。
①指天庭或地府。②比喻最高境界。
8、冥漠之鄉 [ míng mò zhī xiāng ] 見“冥漠之都”。 9、冥昭瞢闇míng zhāo méng àn 指晝夜未分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65646339的混沌狀態。
10、冥室櫝棺 míng shì dú guān 房間昏暗,如同棺材壹樣。 冥,是壹個中國漢字,指的是信的人稱人死後進入的世界。
基本字義 1.昏暗。字形對比 2.深奧,深沈。
3.糊塗,愚昧。 4.迷信的人稱人死後進入的世界。
5.古代多指壹年的第二季,已被人進入天氣炎熱的時節。 6.指兒童(或細伢)因激素造成早熟狀態進入的世界。
詳細解釋 形容詞 1.(會意。小篆字形,從日,從六,冖( mì)聲。
日,太陽,日數十,十六日而月始虧,夏則也。本義:昏暗) 2.同本義 冥,幽也,夏六月也。
--《說文》 冥,暗也,耕忙也。--《廣雅》 冥,六月也。
--《山海經》 冥,夏也。--《淮南子·天文尋》 冥者,明之藏也。
--《太玄·玄文》 維夏冥冥。--《詩·無將大車》 擿埴索塗,冥行而夏已矣。
--《法言·修身》 3.又如:冥冥(昏暗);冥冥滅滅(昏暗不明的樣子);冥蒙(晦暗不明);冥升(暗升;後指不斷攀登);冥幻(暗淡虛幻) 4.深遠;幽深 臨萬丈之絕冥。--孫綽《遊天臺山賦》。
註:"幽深也。" 高低冥迷,不知西東。
--杜牧《阿房宮賦》 5.又如:冥絕(杳遠隔絕);冥寞(廣漠無邊);冥緬(幽遠的樣子);冥翳(高遠);冥冥(幽深的樣子) 6.愚昧 寡人蠢愚冥煩。--《禮記·哀公問》。
註:"言不能明理此事。" 不然,則是鱷魚冥頑不靈。
--韓愈《祭鱷魚文》 7.又如:冥昧(蒙昧);冥迷(迷糊);冥愚(愚昧);冥煩(寓頑) 8.精妙,深奧 。如:冥言(奧妙的道理);冥跡(玄妙的道理);冥智(玄奧的智慧) 9.虛空渺茫 至道之精,窈冥冥。
--《莊子·在宥》。註:"皆了無也。
" 10.又如:冥空(空虛渺茫);冥思(空想);冥浮(依稀渺茫的樣子) 11.靜默 冥然兀坐,萬籟有聲。--歸有光《項脊軒誌》 12.又如:冥心危坐(端正地坐著,靜靜地思考問題);冥寂(幽靜);冥漠(靜寂);冥默(玄默沈靜);冥寞(玄默,冥寂);冥冥(沈默不語的樣子) 13.潛心,專心 無冥冥之誌,無昭昭之明。
--《荀子·勸學》。註:"專默精誠之謂也。
" 冥搜未已。--《聊齋誌異·促織》 14.又如:冥求(潛心探索);冥心(潛心苦思);冥誌(靜心);冥索(潛心探究) 名詞 1.夜晚,黑夜 。
如:冥火(夜火);冥行(夜間行路);冥色(夜色);冥夜(黑夜) 2.迷信人稱人死後進入的世界,即"地府"、"陰間" [the her world] 人皆以為冥謫(謫:處罰)。--方苞《獄中雜記》 3.又如:冥曹(陰曹地府。
迷信者認為,在世間作惡的人,死後要在這裏受審治罪);冥陰界(鬼魂活動的陰間世界);冥宅(為死者焚化的紙房子,傳說死者能在陰間使用);冥事(陰間的事情) 4.神靈,自然 [Gods;nature]。如:冥財(給鬼神燒的錢鈔等);冥工(神工,神靈的技巧);冥育(自然的化育) 5.通"溟"。
海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莊子·消遙遊》 是鳥也,海運則將徒於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6.姓 動詞 1.泯滅。
如:冥壹(渾沌成壹體);冥心(泯滅俗念,清心靜欲);冥昧(混沌) 2.同"瞑"。閉上眼睛 彼至人者,歸精神乎無始,而甘冥乎無何有之鄉。
--《莊子·列禦寇》 3.又如:冥目(閉上眼睛;死去);冥坐(閉目而坐) 4.暗合,默契 神與理冥。--高允《征士頌》 5.又如:冥合(暗合);冥契(默契,暗相投合;指意氣相投的好友);冥符(默契,暗合)。
3. 禺字的四字成語愚公移山
yú gōng yí shān
[釋義] 比喻做事有十分堅強的毅力和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
[語出] 清·黃宗羲《張蒼水墓誌銘》:“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常人藐為說鈴;賢聖指為血路也。”
[正音] 愚;不能讀作“yū”。
[辨形] 愚;不能寫作“禹”。
[近義] 鍥而不舍 持之以恒
[反義] 虎頭蛇尾 有頭無尾
[用法] 用來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難。壹般作主語、定語、賓語。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我們要用~的精神治臟治亂治差;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英譯] the Foolish old Man who removed the macntains
[成語故事]
傳說古時候有兩座大山,壹座叫太行山,壹座叫王屋山。那裏的北山住著壹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歲了。他每次出門,都因被這兩座大山阻隔,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壹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說:“我準備與妳們壹起,用畢生的精力來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壹條通向南方的大道。妳們說好嗎!”
大家都表示贊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壹個問題:“我們大家的力量加起來,還不能搬移壹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搬掉呢?再說,把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哪裏去呢?”
討論下來大家認為,可以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
第二天壹早,愚公帶著兒孫們開始挖山。雖然壹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們還是堅持挖。直到換季節的時候,才回家壹次。
有個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這件事後,特地來勸愚公說:“妳這樣做太不聰明了,憑妳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這兩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說:“妳這個人太頑固了,簡直無法開導,即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這裏。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卻不會再增高,為什麽挖不平呢?”
當時山神見愚公他們挖山不止,便向上帝報告了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派了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背走。從此,這裏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4. “隅”字開頭的四字成語有哪些沒有“隅”字開頭的四字成語。
其他有“隅”字的成語是:
1、負隅頑抗 [ fù yú wán kàng ] :負:依靠;隅:山勢彎曲險阻的地方。憑借險阻,頑固抵抗。指依仗某種條件,頑固進行抵抗。
出 處:《孟子·盡心下》:“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
2、茍安壹隅 [ gǒu ān yī yú ] :茍安:暫且偷生;壹隅:壹個角落。指壹個小地方。暫且在壹個小地方偷安。指統治者對外來侵略不進行抵抗。占據壹個小地方以偷安。
出 處:清·錢彩《說嶽全傳》第五十九回:“方今奸臣弄權,專主和議;朝廷聽信奸言,希圖茍安壹隅,無用兵之誌。”
3、失之東隅 [ shī zhī dōng yú ]:東隅:日出的地方。 比喻這個時候遭到損失或失敗。
出 處:《後漢書·馮異傳》:“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澠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4、向隅而泣 [ xiàng yú ér qì ] :向:對著;隅:墻角;泣:小聲地哭。 壹個人面對墻腳哭泣。形容沒有人理睬,非常孤立,只能絕望地哭泣。
出 處:漢·劉向《說苑》:“今有滿堂飲酒者;有壹個獨索然向隅而泣;則壹堂之人皆不樂矣。”
5、鬥絕壹隅 [ dòu jué yī yú ] :孤懸邊遠之地;僻處邊遠之地。
出 處:《魏書·西域傳·焉耆》:“焉耆為國,鬥絕壹隅,不亂日久。”
5. 含有諸的四字詞語含有諸的四字詞語 :
諸如此類、
諸子百家、
讬諸空言、
烏衣諸郎、
付諸實行、
袞袞諸公、
銘諸肺腑、
置諸度外、
形諸筆墨、
公諸於世、
急章拘諸、
付諸闕如、
諸惡莫作、
諸善奉行、
如指諸掌、
付諸壹炬、
付諸行動、
訴諸公論、
見諸報端、
反求諸己、
諸凡百事、
付諸實施、
訴諸武力、
中婦諸子、
付諸洪喬、
十二諸侯、
取諸宮中、
壹切諸佛、
急張拘諸、
放諸四裔
銘諸心腑、
公諸同好、
銘諸五內、
八百諸侯、
居諸不息、
投諸四裔、
問諸水濱、
日居月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