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秋天的成語故事詩句 1.關於秋天的成語和古詩
秋風蕭瑟、
平分秋色、
老氣橫秋、
秋風落葉、
望穿秋水、
多事之秋、
春秋筆法、
秋高氣爽、
秋風瑟瑟、
春去秋來、
秋雨綿綿、
葉落知秋、
秋毫無犯、
壹日三秋、
春秋鼎盛、
千秋萬代、
春花秋實、
秋月寒江、
秋收冬藏、
秋風習習、
冰壺秋月、
千秋萬歲、
華星秋月、
秋色宜人、
千秋萬世、
皮裏春秋、
秋風過耳、
秋實春華、
丹楓迎秋、
社燕秋鴻
2.關於秋天的古詩和成語
秋 詩句
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秋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秋色——雨侵壞甕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壹派空明互回蕩。
秋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秋思——故人萬裏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
秋夢——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壹燈殘。
秋悟——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
秋味——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秋天的成語
秋收冬藏
秋毫不犯
金風玉露
洞察秋毫
春蛙秋蟬
春蘭秋菊
春花秋月
蟬不知雪
暗送秋波
落葉知秋
春去秋來
春華秋實
梧桐葉落
葉落知秋
秋風掃落葉
3.關於秋的成語及詩句()
暗送秋波舊時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凈的水波壹樣。指暗中眉目傳情。
冰壺秋月冰壺:盛水的玉壺,比喻潔白。比喻潔白明凈。多指人的品格。
冰壸秋月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潔。
百歲千秋壹百年,壹千載。形容歲月漫長,歷時很久。
不知春秋不知道當前是什麽季節或局面。
春花秋實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現也比喻學習有成果。
春華秋實華:花。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現也比喻學習有成果。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春韭秋菘韭:韭菜;菘:壹種闊葉蔬菜名。泛指時新蔬菜。
春困秋乏困:困倦;乏:疲勞。春秋季節天氣容易使人感到困倦疲乏。
春蘭秋菊春天的蘭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春來秋去去:過去。春天到來,秋天過去。形容歲月流逝。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淒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4.名人描寫秋天的成語故事
壹葉知秋
解釋:從壹片樹葉的雕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出自:《淮南子·說山訓》:“見壹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宋·唐庚《文錄》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甲子,壹葉落知天下秋。”
語法:緊縮式;作定語;指從局部推知未來
秋風蕭瑟、天高氣清、秋雨綿綿、金風送爽、金桂飄香、秋風瑟瑟、社燕秋鴻、壹葉知秋、秋月春花、望秋先零、葉落知秋、春秋筆法、琨玉秋霜、秋風過耳、秋月春風、西風落葉、
秋高馬肥、春生秋殺、金風玉露、西風殘照、秋行夏令、冰壺秋月、寒蟬淒切、春蛙秋蟬、
千秋萬代、紅衰翠減、春花秋月、
5.描寫秋天的的成語和故事
1、春蘭秋菊——春天的蘭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2、春蛙秋蟬——春天蛙叫,秋天蟬鳴。比喻喧鬧誇張、空洞無物的言談。 3、秋風蕭瑟——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4、晴雲秋月——晴空飄浮的白雲,秋高氣爽時的明月。 5、壹叢金黃——描寫秋天的景色,壹眼望去流動的金色。 6、秋行夏令——令:時令。時已秋季,還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時令。 7、春種秋收——春天播種,秋天收獲。 8、涼的氣氛和情調。 9、秋陽杲杲——秋天的太陽很明亮。 10、玉露生寒——晶瑩的露珠使人產生寒冷的感覺,形容秋天到了,天氣冷了。 11、秋高馬肥——秋高氣爽,馬匹肥壯。
沒找到相關故事
6.秋天的成語四字成語
金秋時節,景色宜人,層林盡染,疊翠流金,天高去淡,大雁南飛,秋高氣爽,五谷豐登,瓜果飄香,橙黃橘綠,秋風蕭蕭,秋風落葉 ,金風颯颯,金風送爽,金風玉露,秋月春風,春花秋月,秋高氣爽 秋高氣肅 天高氣清 天高氣爽 天高雲淡 秋高氣和 秋高馬肥 桂子飄香 霜天紅葉 秋陽杲杲 丹楓迎秋 紅衰翠減 秋行夏令 春華秋實 林寒澗肅 壹葉知秋 梧桐壹葉落 西風殘照 秋風蕭蕭;秋風蕭瑟;秋風瑟瑟;金風送爽 春花秋月;秋月春風;秋月春花;秋月寒江;晴雲秋月;天高雲淡;紅衰翠減;霜天紅葉; 楓林盡染;壹葉知秋;霜葉知秋;秋陽杲杲;丹楓迎秋;秋風紅葉;天高氣清;秋高氣爽; 秋高氣肅;秋高馬肥;金桂飄香;桂子飄香;稻谷飄香;無邊落木蕭蕭下;春華秋實 北雁南飛;寒蟬淒切;梧桐葉落;玉露生寒 秋高氣爽 秋風蕭瑟 秋色宜人 壹葉知秋、春種秋收、春蘭秋菊、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秋風過耳、秋風蕭瑟、秋雨綿綿 秋意深濃、秋蘭飄香、秋風過耳、丹楓迎秋 、楓林如火、秋風習習、天高氣爽 天高雲淡 秋高氣和 秋高馬肥 桂子飄香 霜天紅葉 秋陽杲杲 丹楓迎秋 紅衰翠減 秋行夏令 春華秋實 林寒澗肅 壹葉知秋 梧桐壹葉落 西風殘照 秋風蕭蕭 秋風蕭瑟 秋風瑟瑟 金風送爽 春花秋月 秋月春風 秋月春花 秋月寒江 晴雲秋月 天高雲淡 紅衰翠減 霜天紅葉。
7.描寫秋天的成語和詩句
1、描寫秋天的成語:(1)壹葉知秋解釋:看見壹片落葉,就知道秋天將要來了。
比喻從事物的某些細微跡象就預料到事物的發展趨向和變化。(2)春華秋實解釋:春天開花,秋天結果。
(3)金風玉露解釋:泛指秋天的景物。(4)春秋筆法解釋:相傳孔子修《春秋》,壹字含褒貶。
後來稱文章用筆曲折而意含褒貶的寫作手法為春秋筆法。(5)秋風落葉解釋:秋風掃盡了落葉。
比喻壹掃而光,不復存在。2、描寫秋天的詩句:(1)登高唐代: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譯文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
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裏漂泊常年為客,壹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2)秋風詞唐代:李白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譯文秋風淩清,秋月明朗。
風中的落葉時聚時散,寒鴉本已棲息,又被明月驚起。朋又盼著相見,卻不知在何日,這個時節,這樣的夜晚,相思夢難成。
走入相思之門,知道相思之苦,永遠的相思永遠的回憶,短暫的相思卻也無止境,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牽絆,不如當初就不要相識。(3)秋思唐代:張籍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譯文壹年壹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身居洛陽城內的遊子,不知家鄉的親人怎麽樣了;寫封家書問候平安,要說的話太多了,又不知從何說起。
信寫好了,又擔心匆匆中沒有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寫完;當捎信人出發時,又拆開信封,再還給他。(4)山中唐代:王維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譯文荊溪潺湲流過白石粼粼顯露,天氣變得寒冷紅葉落落稀稀。
彎曲的山路上原本沒有雨,但蒼翠的山色卻濃得仿佛就要潤濕了人的衣裳壹樣。(5)天凈沙·秋元代:白樸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壹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譯文太陽漸漸西沈,已銜著西山了,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的村莊是多麽的孤寂,拖出那長長的影子。
霧淡淡飄起,幾只烏黑的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處的壹只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花朵,在風中壹齊搖曳著,顏色幾盡妖艷。
8.秋天的詞語或成語故事
春華秋實(chūn huá qiū shí )
1、春天耕種,秋天收獲。比喻事物的因果關系。
2、春天開花,秋天結果。
邢颙,字子昂,河間莫人(今任丘)。為孝廉,征任為官吏,不受。曾被曹操征任為司空掾。出任左馮翊,因病辭官。後被選為平原侯曹植的家丞。他品行端莊.當時人們稱頌他說:“德行堂堂邢子昂”。他敬事主人,平時講求禮節。而庶子劉楨擅長作文,文辭優美,曹植親近劉楨而疏遠邢颙。劉楨上書勸諫曹植說:家丞邢颙是北方的賢士,他少年秉性高潔,清靜寡欲,言語簡潔而義理深刻。真正是儒雅的賢士。我實在不能和他相提並論,並列為您的左右。而我獲得您的特殊禮遇,邢颙反而被疏遠,我私下裏擔憂旁觀者將會說君侯您親近我,對待賢士缺乏禮節,喜納庶子的文采,丟棄家丞的德行。(劉楨諫植曰:“私懼觀者將謂習近不肖,禮賢不足,采庶子之春華,忘家丞之秋實。”)
哀鴻遍野
哀鴻:哀鳴的鴻雁;遍;到處。野:田野,郊外。
比喻啼饑號寒的災民。比喻在天災人禍中到處都是流離失所、呻吟呼號的饑民。
西周時期,周厲王任命榮夷公為卿士,對內殘酷剝削,瘋狂斂財,搞得民不聊生,哀鴻遍野。派衛巫監督百姓的言行,搞得人心惶惶。憤怒的人們起來反抗,趕走了周厲王。周宣王即位,他帶領卿士巡訪城郊,見到處都是“鴻雁於飛,哀鳴嗷嗷。”的慘狀。
9.有關秋天的成語故事
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幾年。
經過千辛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壹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妳若有壹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麽報答我呢?”重耳略壹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麽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麽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壹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壹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壹舍等於三十裏),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裏,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希望對妳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