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克紹箕裘」條。
典源 此處所列為「克紹箕裘」之典源,提供參考。
《禮記.學記》記問1>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
力不能問,然後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2>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3>。
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
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誌於學矣。
〔註解〕(1)記問:背誦學問,在課堂上講說。
記問之學指沒有自己獨到見解的學問。
(2)舍:同「舍」,暫時放棄。
(3)箕:畚箕。
以竹篾或柳條編成,用以盛土的工具。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克紹箕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禮記》是儒家典籍的壹部分,為十三經之壹,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
書中所記載的,都是上古時期的禮俗儀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
這些制度和上古時代的人民生活息息相關,但是隨著時代變遷,實體的禮俗早己不合現代實用,但是其中所蘊含的智慧與理念,卻仍可作為後世的參考。
在《禮記.學記》中提到,古時候好的鐵匠的兒子,必須先學習縫合袍裘、獸皮,做為日後學習鑄冶鐵器的基礎;而壹個制造弓箭的能手,他的兒子要先學習用竹子、柳條來編制畚箕,為學習造弓奠下根基。
如此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學習,後代子孫自然能夠學會前人的技術,並發揚光大。
後來「克紹箕裘」這句成語就從這裏演變而出,比喻能夠繼承父業,亦用於比喻能繼承師業。
書證 01.清.陸隴其〈答柏鄉魏荔彤書〉:「知足下留心正學,師門箕裘不墜,喜何如之!」 用法說明 近義詞:
反義詞: 辨識 參考語詞 克紹箕裘